首页 > 传统文化

陕西榆林古城的历史与文化

作者: 王富春  来源:网络  2020-5-6

4、易马城

易马城又叫红山市,俗称买卖城,位于榆林城北7里的红石峡东岸山坡上,属于长城墙体内侧的城堡,西临红石峡,东北距镇北台800米,北距长城180米。据《陕西通志》记载:“嘉靖中俺答开市凡十一处,在延绥者一曰红山寺堡。”清《榆林府志·卷四》记载:“易马城在红山,年代莫考。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令榆林西北古梁(保宁堡)、易马二城增修城堡”。

易马城即为明代在长城线上开设的汉、蒙11个互市之一。1985年易马城遗址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易马城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易马城平面呈方形,东墙长314米,西墙长314米;南墙长215米,北墙长212米。城外北侧35米处有一道挡马墙,长115米,底宽4.8米,顶宽0.4米~1.5米,高3米~6米。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度7~15厘米,底宽7米,顶宽0.3米~1.5米;外高5米~7米,内高3米~6米。城四角原有角楼,现存西北、西南、东南角3座角楼,均损坏严重。西南角角楼轮廓较清晰,底部边长14.8米,顶部边长9.6米,高11米;东南角角楼被取土挖掘严重,底部呈长11.7米的月芽形,顶部东西长8.7米,南北宽4.5米,高5米。南墙、北墙中部各有一城门豁口,北门豁口宽9米,进深10米,高5.6米,南门豁口宽18米,进深22米,门墩宽10.5米,高6.6米;堡内紧靠北门东侧墙体有长100米的石窑洞;东墙有长78米的一排窑洞;堡内东北部有一南北长34米,东西宽7米~10米,高8米的矩形土台。

明代中期,蒙古族鞑靼的毛里孩、火落赤、吉囊等部,数度入寇延绥,杀人掠畜、虏夺人口,成为明朝一大边患。隆庆元年(1567)明朝加强了边防,陕西四镇(延绥、宁夏、固原、甘肃)共歼寇3000余人。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争,双方损兵折将,人民流离失所,农牧业生产萧条,汉蒙双方都有了和平的愿望。隆庆五年(1571)三月俺答汗经过三娘子的劝说,双方终于宣布休兵罢战,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通贡互市,穆宗下旨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三娘子本名叫钟金哈屯,意为高贵显赫。1582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政掌兵达30年之久,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系。明朝于万历十五年(1587),封三娘子为一品“忠顺夫人”。

万历三十五年(1607)延绥巡抚涂宗濬率部打败进犯的蒙古人,复开红山市。易马城在当时每年正月十五后择日开市,隔日互易。据明《延绥镇志·卷八》载:“於是予虜貢市如舊約矣。予念紅山邊市去鎮城止十里許,當貢市期,萬虜輻湊。”人们就地挖土窑、搭杖棚居住,交易繁忙,盛况空前。互市分官市和民市两种,市场由明军500人保护,蒙古族派兵500人驻扎在市场之外。互市的商品,汉商交易茶、布、绸缎、烟、盐等,禁易粮食、铁器。蒙民以皮张、绒毛、牛、羊等交易,禁易马。直到清初,移市于榆林城内外的牛家梁、镇北台、西门滩、南关阁,此城遂废。蒙汉貿易在春季的集会为皮市,以买卖各种杂皮及羔皮为主。五、六月会称为绒毛市,八、九月会为秋毛市,冬至前有冬羊市。抗战前从榆林去内蒙伊旗等地的边业最多达1300余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三十年代中期每年上市的马二万多匹,牛二万多头,骡子八千多头,驴三千多头,骆驼三千多峰。羊绒10万多斤,羊毛60多万斤,皮张67万多张。因此榆林成为明、清、民国时期蒙汉貿易的重要窗口。

5、双山堡

双山堡位于榆阳区麻黄梁镇双山堡村,在榆林县东南70里。为明代延绥镇长城沿线三十六营堡之一,属中路榆林道管辖营堡。据清道光年《榆林府志·卷六》记载:双山堡“明正统间筑水地寨,成化时余子俊移筑今堡,并柳树会兵守之。”“城在山岗,周三里九十步,高一丈九尺,东西南门三,楼铺二十四座,东北深沟,南面峻坡深壑,惟西稍平,系极冲中地。”万历六年(1578)重修。边垣长三十里有奇,墩台四十座。屯驻军丁及守瞭军共660名,配马骡331匹,设操守、坐堡、守备各1员,清康熙年屯驻守兵100名,设守备1员统辖。

双山堡建在四面沟壑相连的独立山梁上,形状呈不规则长方形,当地俗称“凤凰城”。城垣轮廓清楚,墙体断续残存,城周长1610米,占地面积约80400平方米。

南城垣长210米,南墙中部辟南门,瓮城轮廓清楚,瓮城向南开门。西城垣依自然地形修建,全长660米。墙体于中部向内折,拐角处建一角台。角台以南段墙体外壁明显。距城西南角150米处建有马面一座。角台南遗存西门遗址。沟南侧建一马面。北城垣长41米,高6米。东城垣依自然地形而建于沟畔上,全长700米。墙体北段外壁明显,东墙上建有马面一座,东墙南端建东门。双山堡城四角上均建角楼。堡内有庙宇数处,只有南门内一院为清代重修,其余为近年复建。堡内还有十余处民居,多为土窑外砖砌门面,也有砖木结构建筑。据当地村民讲,南门内500米处的5孔土窑,为明代晚期清代初期官府设立的“官妓”场所。据有关资料,在中国历史上妓女由宫妓、营妓、官妓、家妓和民妓组成。前三类属国营妓女,编入国家正式编制(乐籍),后两类属于私营妓女。最早出现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设立的国妓,收取税金。后来汉武帝又创立了营妓制度,为军人服务。明代朱元璋让官妓面向市场,以增加财政收入,到清朝雍正皇帝下令全国废除乐籍制度,国家不再正式供养鸡女。

6、建安堡

建安堡位于榆阳区大河塔乡大河塔村建安堡自然村,北临原榆神公路(榆林―神木),南距榆林城30里,北距大边长城5里。为明代延绥镇长城沿线三十六营堡之一,属东路神木道管辖营堡。1990年建安堡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榆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建安堡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道光年《榆林府志·卷六》记载:“明成化十年(1474)巡抚余子俊增置,城在山畔,周二里零一百七十二步,楼铺一十五座,系极冲上地。万历三十五年(1607),巡抚涂宗浚用砖包砌。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知州刘度昭请修,二十七年改属榆林。”明驻军丁并守瞭军共680名,马骡347匹,设守备、坐堡、操守各1名。清康熙年,驻军兵120名,设守备1员统辖。堡城建在西、北临沟的山梁上,平面呈长方形,因自然地形所限,城东北角呈圆弧形。城垣周长1416米,占地面积110400平方米。城内中部偏东有中心楼,分别与南门、西门相对。东城垣长470米,南城垣长226米,西城垣长484米,西墙上建马面一座,马面顶上村民新建关帝庙。北城垣长236米,东南角楼台高10.1米。顶部东西长15.4米,南北宽15.2米。南壁和东壁底部有人为掏挖洞,深入台芯,洞宽1.2米,为1956-1958年大炼钢铁遗留,台芯内有4个废弃的大窑炉。西南角楼夯土台保存较好,台南面高9米,台顶上新建观音庙。西北角楼台东边外高11米。东门现存砖砌券洞,瓮城向南开门,南门结构同于东门,破坏严重。

堡内大街中心现存玉帝楼,一层石砌拱券楼台,二层上中部建两层阁楼,左右为钟鼓楼。玉帝楼南100米处为神厅,为砖砌二层建筑,下为拱券式窑洞三孔,上为小厅两间,庙会期请诸神到厅(供诸神牌位),唱大戏三天,祈祷诸神保佑百姓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城内存有民居现5、6处,明代水井7口,保存较好的有3口。城内庙宇1958年被破坏,城墙包砖1965年被拆,用于堡内村民盖房屋、猪圈。

建安堡在民国初年发生了反洋教,对抗新政的“神团”运动,后受到了残酷镇压。榆林神团是在清光绪末年(1908),由一河南铁匠在佳县秦马硷以义和团“保清灭洋”口号向当地群众进行反洋教宣传,并传授拳术、符咒。民国二年(1913)五月初,榆林观察使崔云松严令各县铲除罂粟苗,并派铲除烟苗委员尤仲庸带50多名巡防对官兵同神木县知县刘万青及高家堡民团团长康希尧等,到高家堡西乡和建安堡强行铲除罂粟苗。种置罂粟(可加工成大烟)是当地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五月十三日,神团首领王朗朗集合1600多名神团农民,手持铁铣、刀矛、土枪攻打高家堡,杀死了尤仲庸、刘万青、康希尧及官兵11人,神团农民死伤120多人。榆林官府震惊,十六日急调200多名官兵赶往建安堡,烧毁民房、寺庙,后捕杀了神团首领及相关人员,造成了重大惨案。九月初,陕西督军张凤翙,派工兵独立营营长井岳秀,率一个营兵士来到榆林协剿、安抚神团农民,反抗铲罂粟苗事态得已平息。

首页上一页34下一页尾页
实用网站
井冈山兰德文旅
快递窝
含山网
高密信息港
阳新新阳网
青岛西海岸信息港
即墨信息港
公务员考试信息网
明治历史网
祝福语大全
塔罗记
我要旅游网
超赞地名网
历史人物网
司马青衫
奇趣网
台词课
壁纸高清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