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陕西榆林古城的历史与文化

作者: 王富春  来源:网络  2020-5-6

榆林,因其地多榆树,故名,又以木之茂在榆谷之阳,曰榆阳。以其为延安、绥德之保障屯戍,故镇曰延绥。当地俗称“驼城”,蒙人称“橐驼城”。榆林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中部偏南,城东依驼山,北瞰河套,南蔽三秦。无定河经主要支流榆溪河自北向南傍城而过,古城四周多为沙地,城内外人口居住密集。

榆林历史悠久,早在3.5万年以前,曾是“河套人”生息繁衍之地。商代为游牧部族鬼方栖居地。西周至春秋初,境内先后为严犹、翟人游牧民族占据。春秋时期归晋国。秦统一后分属上郡肤施县、九原郡。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境内设龟兹属国都尉治所。三国至西晋,本境为羌胡占据。东晋前凉太元初(324年),南匈奴刘卫辰始建代来城。义熙三年(公元407)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本境属大夏,筑大夏国都城统万城。南北朝时期北魏先后设统万镇、夏州(治所统万城)。

唐代贞观二年(公元628),榆林境内分属银州、绥州、夏州。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银、夏、绥州归宋,隶属陕西路。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市)称帝,建西夏国。本境属西夏银、夏州领地。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建置。榆林境内长城以南属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绥德州米脂县,长城以北为蒙古游牧地。榆林城在明洪武二年(1369)为榆林庄,属绥德卫屯所。正统二年(1437)为榆林堡,正统七年(1442)始为榆林城。明成化七年(1471)都御史王锐建置榆林卫,成化八年(1472)都御史余子俊于旧城北增筑城垣,置榆林卫指挥使司,成化九年(1473)将延绥镇治由绥德移驻于此,延绥镇因此也称“榆林镇”,管辖长城沿线36营堡,榆林遂成为明朝九边重镇之一。在四川青神人余子俊的励精图治下,以后的蒙汉之间20年无战事。

清初仍沿明代旧制,境内所设卫堡及各砦塘军屯地仍隶属榆林卫、中路道。清雍正九年(1731),裁榆林卫改置榆林府,治所设榆林城。清同治年,由于甘回叛乱,榆林人民遭受战乱之苦。湖南耒阳人刘厚基平叛、惠民,榆林人民为其建德政牌楼,书20条惠民德政。民国时期,陕北道设于榆林,统辖包括延安在内的23县,陕西浦城人井岳秀统治榆林近20年。

1938年4月,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随张继率领的国民党中央慰问团到达榆林,慰劳抗日将士,兹后发表了散文《绿柳清泉的榆林》“榆林,控制伊盟,据应着绥远,掩护着延绥与宁甘;在沙漠里,城外有水,城内有泉,城内城外,绿树参天;噢,伟大的中华,伟大的山川,荒沙野水上还有这样的古镇雄关!长街十里,城扁街宽,坚厚的墙垣,宽敞的医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

1949年6月1日,榆林城和平解放,建立榆林市,属陕甘宁边区榆林分区管辖。1950年榆林市、县合并为榆林县。1988年9月1日,榆林县改榆林市,属榆林地区管辖。2000年榆林撤地设市,原榆林市改为榆阳区。1986年,榆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榆林卫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城内外遗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首先是古代寺庙,在榆林未立城之前的唐、宋时期有普惠泉南的天界寺。据明代马希龙《延绥镇志》记载,榆林先后建有寿宁寺(明正统重建)、东岳庙(成化年建)、玄帝庙(成化年建)、圣母祠(成化年建)、慈恩寺(成化年建)、凌云寺(正德年建)、城隍庙(正德年重建)、戴兴寺(正德年建,原为总兵戴钦家佛祠)、龙王庙(嘉靖年建)、马王庙(嘉靖年建),龙泉寺(天启年建),以及万历年所建观音庵、洪济寺、圆觉寺、三清祠、海潮寺、金刚寺等21处,建余子俊、刘厚基等6处官祠。

清代,仍盛行建庙宇,并将明代一些官祠扩建成寺庙,如官秉忠祠改建为官福寺,张天禄祠扩建为延寿寺,至清末全城庙宇总数达50余处。规模较大的有戴兴寺、老爷庙(在戴兴寺东)、洪济寺(在戴兴寺北)、马王庙(原市党校)、寿宁寺(今梅花楼)、大龙王庙(今区文工团)、准提寺(今区第二小学),定慧寺(今市第二医院)、龙泉寺(今一毛)、无量殿(东门外)、三义庙(榆阳桥南)、榆阳寺(凌霄塔北)、文庙(今世纪广场北)、金刚寺等。这些庙宇几经整修形成各庙宇群体,院落有一进或多进,庙殿有一层或二层,大殿、配殿高低错落有致,主殿多为歇山顶式,墀头水磨砖或雕刻人物、花卉、鸟兽等,斗栱飞檐、五脊六兽阳合瓦顶。寺内存有精美的明、清时期的壁画、造像、碑刻,珍贵异常。

一、榆林的古城堡

我国最早城堡的出现,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历代都曾大量建造。由于古代战争中的进攻手段一直相当原始,因此古城堡城墙这种并不十分先进的防御构筑物,在我国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榆林全市古城堡众多,著名的有神木新石器时代石卯城址、佳县新石器时代石摞摞山城址、清涧商代鬼方城址、靖边大夏国都统万城城址,横山党岔唐代银州城城址、榆阳区古城滩汉代龟兹城城址、榆阳区魏晋白城台城址、榆林镇川西夏啰兀城城址以及明代榆林城与延绥镇三十六营堡等。

1、龟兹城

龟兹城位于榆林城东北10里处的牛家梁镇古城滩村,因有古城遗址而得村名。城址范围包括大伙场村、陈大圪堵村、边墙村,其南为明代大边长城,西南5里为镇北台。龟兹又叫鸠兹、屈茨、归兹、屈支、丘兹,古代居民属印欧种,回鹘人到来后,人种和语言均逐渐回鹘化。龟兹国原为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新疆库车与沙雅二县间。其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冶铸、酿酒业也较发达,善长歌舞、音乐。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一部分龟兹人内附,武帝在今榆林城北置龟兹县,为上郡属国都尉治,后设有盐官。属国都尉,是汉武帝时为管理内附的少数民族而设的官职。《续后汉书•百官志》:“(武帝)又置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中兴建元六年……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帝原水西北出龟兹县,东南流。县因处龟兹降人著称。

又东南注奢延水。”杨守敬在《水经注疏》中考证:“帝原水即今之榆城西河,亦名榆林河,奢延水即今之无定河。”说明龟兹城在榆溪河中部。《陕西通志》、《延绥镇志》均载“龟兹在(榆林)城北十里。”当代学者范文澜、史念海教授也认为榆林城北的古城滩古城遗址,是西汉时置的龟兹县故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155)派安定属国都尉张奂驻守龟兹城,以断绝南匈奴和东羌的交通。东汉末年,匈奴族兴起,上郡、龟兹即为其所据。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操下令撤消龟兹县,迁民于他处,历时三百余年的龟兹城遂废。2005年8月3日,我们对城址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了龟兹城的西墙北段和北墙西段共四段遗迹,均属陈大圪堵村,由南向北定为4个点。1号点为庙梁段,位于村庙戏台后的乡村土路西,路由南向北顺切墙体,长8.6米,高0.8―1.3米,夯层厚8―9厘米,黄泥土夹细沙,土质坚硬,密实度较高。墙西为大片积沙,墙体厚度不明。另外在庙内发现有城内出土的汉代大石臼和压印纹灰陶罐,罐底有方形戳印痕。2号点位于1号点北500米处的缸房小组乡村土路东,土路顺切墙体,现存墙体长20米,宽0.5―2米,高20―60厘米,夯层厚7.5―8.5厘米,白垩土夹细沙,密实度较高,土质坚硬,呈色灰白。3号点为城墙的西北角,南距2号点180米,位于村民白三根与郑草堂两家院子里,长6米,高0.5―1.6米,夯层8厘米,土质坚硬,呈色灰白。4号点西距3号点400米,属北墙西段,位于村民黄侯堂旧房后墙北,现存墙体长11米,宽9.5米,高3米,夯层厚5―9厘米,土质坚硬,呈色灰白。墙体顶部杂草丛生,外侧表面长满苔藓。

1958年在古城滩西南,出土过一组5块东汉画像石,原存于红石峡文管所,现在榆林市汉画馆展出。1996―1998年,在古城滩西南的明长城内外,有200多座古墓葬被盗掘。1999年夏,榆林市文管办抢救清理汉墓三座,出土铜、铁、陶器等文物28件,有些文物带有西域少数民族特色。如铜鱼首皮囊壶、卧牛席镇、浮雕动物纹博山炉及彩绘线刻动物纹骨筒状器等,这些器物为研究汉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依据。

12下一页尾页
实用网站
井冈山兰德文旅
快递窝
含山网
高密信息港
阳新新阳网
青岛西海岸信息港
即墨信息港
公务员考试信息网
明治历史网
祝福语大全
塔罗记
我要旅游网
超赞地名网
历史人物网
司马青衫
奇趣网
台词课
壁纸高清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