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创作这首诗时,诗人在狱中已近三年。自关押时起,劝降之人络绎不绝,有王公遗老,有至爱亲人,甚至元统治者也以重利利诱,他都宁死不屈,以诗明志。是日端午,一个祭祀屈原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纪念屈原高洁廉贞、为国赴死的爱国精神。诗人从五坡岭被俘后,便怀有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之心,诗人打算以屈原为榜样,救国不成即殉国。首联铺陈叙事,“一枝艾”道出节庆礼俗与当下处境的巨大反差。馈赠者为何人不得而知,但从中可以看出,时人对诗人的尊重。颔联以故人、新知不在身边,写节日里的孤独与凄凉。诗人诗作中常有“丹心”语,“丹心射碧空”“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是不息的忠诚之心、赤诚之心,人已老去,但拳拳爱国之心一如往昔。尾联明确、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从屈原之所居“将以有为也”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他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与积极奋发的生死观。
戊戌端午
【元】方回
退休敢望赐宫衣,破箧重寻旧暑絺。
梅子黄时端午又,葵花红处故园非。
画符焉用元无病,标锦休争但合归。
赖有故人饷新煮,一杯草草勒鱼肥。
首联“敢望”实为“不敢望”“岂敢望”,略带酸楚味道,而“破”“重”“旧”三字,渲染了愁怨凄苦的心境。“赐宫衣”是自唐以来端午节的宫廷习俗,“暑絺”也说明仲夏已至,换季在即,均为端午节情事的写照。颔联托物寓意,对仗工整,时间上的“又”与空间上的“非”,表达出时序往复、家园不在、沧海桑田之意。颈联再次提到端午节俗,不在于描写节俗的喜庆,而在以“焉用”画符和“休争”锦标表明当下处境:诗人生活百无聊赖,对节庆活动已不感兴趣。幸好有老朋友、有新烹好的饭菜,有薄酒,有肥鱼。尾联欲表达出归隐田园的老者的达观心态,而在这份达观深处蕴藏着感伤。整首诗借事抒情,清新明秀,句律流畅。
端午
【元】吴师道
今年重午住京华,一寸心情万里家。
楚些只添当日恨,戎葵不似故园花。
案头新墨题纨扇,墙外高门响钿车。
朋侣萧疏欢事少,谁令衰鬓受风沙。
思乡与怀远是古代诗词的一大母题,特别是节日思乡。“一寸心情万里家”一句,以距离上的强烈对比,将对家的眷恋与牵挂展现出来。思乡实为思亲,诗人以移情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入手,写乐曲带来的烦恼,写花儿不够美艳,表达内心的不快与煎熬。古人端午节以扇子为礼物互相馈赠,诗人备好了纨扇等着客人的到来。墙外车马喧嚣,而诗人京华友朋稀少,耳闻车马声却不见友人来,突显了诗人孤单的处境与孤独的心情,不免让人心生悲凉。尾联诗人感叹朋友日渐零落,自己也添了白发。此处的“受风沙”乃虚指,古诗文中“风沙”常与边塞相关,农历五月已是仲夏,北方也很少有风沙,诗人这样用,极言离家千里的孤苦与忧伤。
五日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明代吴地纺织业发达,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商贾逐利而来,打造出一片商业文明的繁华胜景。这里也是滋养江南文人的水乡泽国,才俊名士辈出。这首诗描述的就是吴地欢庆端午时锦帆彩缆、笙歌鼎沸的情景。首联勾勒吴地五月的景色,天水烟云美不胜收。颔联写琴女游艺、水手竞游,描绘出节日的欢乐与喧闹,沉静的水光天色与青年男女们动态的美相映成趣。颈联描绘船舸、器物的细节,“珠帘枕簟”,慵懒奢靡,“画桨琴筝”,气韵优雅。其时,诗人多次科考不第,便回乡与友人吟诗作文,把酒言欢,然而诗人又不甘于此,意图尽忠报国。尾联诗人借窥看为君王拉纤的纤夫,表达了想要出仕、任职朝廷的心意。
端午
【清】樊增祥
午日新凉宛似秋,广庭梧竹翠修修。
绿浮一盏菖蒲酒,红煞两株安石榴。
自剥菰筒酬屈子,戏拈缯彩制罗睺。
生衫团扇香盈路,最忆西陵竞渡舟。
诗开篇描写仲夏院中景色,“新凉”和翠色,带给人清凉与雅致的感觉。诗中有画,从首联来看,画的底色是冷色调的,为下文回忆与想念做好铺垫。菖蒲与石榴是端午的节物,点明题意。青青的酒与火红的石榴色彩对比强烈,使整个画面明丽起来。颈联写端午节俗,诗人亲自参与到做粽子、写符箓的活动中,此情此景牵起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纵然被节日欢娱的气氛围绕,还是想起了年少时宜昌西陵峡上竞渡的热闹场面,怀念故乡,怀念旧时光。诗人诗风艳丽,辞藻精美,也因诗文追求雅典流丽、稍逊性情内容而饱受世人争议。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