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娄烦狗俗

作者:张贵桃  来源:网络  2024-4-22

中国养狗历史悠久。从考古资料可知,中国的家狗遗骨,迄今在北起内蒙古、南至台湾,西起陕西、东达辽宁等省份内的2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均有发现,最早可达距今7000-8000年,表明在中国整个新石器时代,养狗的习俗已十分风行。娄烦文明与华夏文明同步发展,在几千年的养狗历史长河中,由于狗的用途广泛,机智勇敢、忠于职守,形象可爱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成了娄烦人的亲密伙伴。狗的形象,也渗透到民俗活动的方方面面。

娄烦人爱狗,主要是因为狗是娄烦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娄烦地处偏僻山区,居住分散,过去狼害多,盗贼多,狗以自己特有的机灵勇猛,为人们看守门户,防狼防盗;与放羊人跟群防狼伤羊。

因为娄烦人的生活离不开狗,所以就形成了许多与狗有关的习俗。

过去农村文化落后,给孩子起名字,猫猫狗狗随意叫,其中有“狗”字的最多。看到孩子圆头圆脑很可爱,就顺口叫个狗狗、狗娃娃,长大了就叫大狗、狗大。以后的孩子,就跟着老大,二狗、三狗一路叫下去。为了让小孩长大,给刚生下的小孩起名字有很多方法,比如专给小孩起不好听的名字叫狗蛋、狗不理;把小孩抱出街院,先碰上人叫创人,先碰上狗叫创狗;小孩出生后,用长红头绳一头拴在小孩的胳膊上,一头拴在街、院里的树上或家畜腿上。拴在树上的叫桃拴、拴杏,拴在家畜腿上就叫狗拴、拴驴。不过因为家家院里都有狗,最先碰上的大多数情况下是狗。农家也养猪,可是即使碰上猪,孩子也不会叫创猪、拴猪的。因为猪很快就被人杀了吃肉了,能保孩子长寿吗?

还有的人家,为了让小孩长大,给小孩剃头时要留狗耳耳,即在两耳上边和后脑勺上各留一撮头发,过12岁生日时才剃掉。

在娄烦剪纸、刺绣、布贴、面塑等手工艺品中,狗的形象也很多。即使给去世的人做纸扎,也要做一只狗放进去,让亲人在阴曹地府也有个伴儿。

据说狗健壮勇猛,预示着人家兴旺。如果跑来野狗,更是好兆头。俗话说:猫来穷,狗来富。娄烦人没有杀狗吃肉的习惯,直到狗年老而死。狗在正常去世时,也不死在自家院子里,而要挣扎着到野外僻静处悄然离去,真是有恩有义的动物。

在民俗活动中,狗也是受尊重的家畜。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节,娄烦人晚上点用谷面捏成的龙灯灯,捏灯灯时,捏一只“狼”扣在一个窝窝底下。待窝窝蒸熟了,人们吃饭前,先把“狼”喂了狗。狗得到的这种礼遇,连为人类出力流汗的牛马也望尘莫及。

人与狗的密切关系,使狗对娄烦民间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收集的3000余则(条)民间故事、民歌和俗话中,狗的形象出现了近150处,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民间故事中,娄烦群众认为人是狗救下的,所以爱喂狗(故事详见《太原日报》2106年9月5日拙作《娄烦民间文学中的鸟》)。不论谁家养了狗,有人吃的,也就有狗吃的。狗也宁愿守着主人度过最艰难的岁月,直至和主人一起饿死。

娄烦人爱狗,还因为狗是忠臣,狗能救主。中国民间流传许多义狗救主的故事。在娄烦,最著名的要数三元村黑狗救主的故事了。在三元村李氏所供奉的祖先神轴上,始祖为南宋理宗时的忠宪大夫李元璋,他的画像旁,卧着一只黑狗。

传说李元璋的前辈李大人(名无考)在朝为官时,正值金兵南侵,李大人由于力主抗战,犯言直谏,被朝廷降旨灭门九族。李大人因无法给家中报信,心急如焚。他从家中带来的一只黑狗见主人愁眉不展,就朝李大人叫了几声。李大人暗想,莫不是黑狗要救我李家之后?便对黑狗说:“你如果能救我李氏一门,就朝我叫上三声。”黑狗果然朝着主人叫了三声。李大人喜出望外,当即写了一封家信,用蜡皮封好,放进狗脖子上戴的小铃铛里,又给狗脖子上拴了一串铜钱,然后给黑狗吃饱喝足,让它起身回家。黑狗在路上走得饿了,就走到沿途的饭摊前,“汪汪汪”叫几声,并用前爪拔拉着脖子上挂着的铜钱。卖主感到奇怪,就取下些钱来给狗食物吃。不知跑了多少时候,黑狗终于跑回了老家,累死在家门口。家人取出信一看,上面写着:“李氏有灭门之祸,将‘李’字加一撇成‘季’姓,速逃!”李家人立即通知各处近支李氏出逃,其中一支从河南洛阳一带逃到已属元朝统治的静乐县水洞庄。李大人冤狱平反后,即由其后人李元璋袭位,被封为忠宪大夫。李姓恢复。从此,所有李元璋一支李氏家族的神轴上,就都画上了为挽救李氏家族立下汗马功劳的这只黑狗以示纪念。后来,静乐县水洞庄李氏一支迁来娄烦三元村,并发展为有一万多人口的娄烦第一大姓,遍布全县。

可以说,小孩是伴随着儿歌中的狗长大的。婴儿学坐,还不会说话,大人就把孩子抱在怀里,两手拍着孩子的两鬓,象罗面一样摇着孩子的头念道:“罗面罗面圪斗斗,罗下糁头喂狗狗。喂得狗狗饱饱的,照得门门牢牢地。”实际上是在为孩子做健身运动。小孩会说话了,开始自己念儿歌:“狼砍柴,狗烧火,猫儿上炕咬窝窝。咬下两个大窝窝……”把几种互相敌对的动物放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谜语“一窝白狗狗,跳到锅里圪嗖嗖”(饺子)“四根柱子顶大梁,见人回来闹一场”(狗),则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

在娄烦民歌中,狗的形象也屡见不鲜。如情歌《瞭妹妹》:“白洋布衫衫鱼骨骨扣,我哪天不到你家房背后?翻穿皮袄爬的走,为瞭妹妹我装成个狗。”

有趣的是,在一部分俗语中,狗是作为可恶的形象出现的,如:凭借人多势众欺负别人的父子弟兄叫“窝狗”,不忠义的人叫“干皮狗屎”,偷汉子的女人叫“偷吃狗”;“撩鸡逗狗”说人行为不端;“人精没饭吃,狗精没屎吃”,意思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狗屙下也是你屙下的”,是说一个人惯做坏事,有时不是他做的,别人也首先要怀疑他。歇后语如:二十四个狗耩地—乱了套了;狗挠的蒜钵子去了—乐(辣)得不行。狗在俗话中出现,不仅生动诙谐,而且表达效果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实用网站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
中国文化人物网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
青海文明网
海峡之声网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
海北新闻网
青海党史网上陈列馆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咸丰新闻网
荆州档案信息网
武穴新闻网
安阳马氏庄园(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
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
郑州市文物局
天鸡网
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老北京素有盛名的九大庙会
太昊陵祭祖庙会
九华山庙会
中岳庙会
有“五味”特点的皇家庙会---宫市庙会
浙东方岩庙会
凤阳庙会
长沙庙会---规模大、影响远的陶公庙会
祭祀人类始祖的庙会 盘古山庙会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