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情

惠州客家的节日习俗

作者:林丽华  来源:网络  2017-12-27

惠州客家的节日习俗

十、七月十四盂兰节

七月十四那天是盂兰节,俗称“七月半”,也叫中元节、“亡人节”、“鬼节”。一些寺庙有打醮、放生活动。那天,一般不劏鸡,只宰杀鸭。是日晚上三更,各家在门外拜神,烧衣纸,纸物和金银大锭,还把“五果”、茶、酒、饭撒在门前,名曰“撒水饭”,也叫阴施,让无主孤魂也享用一番。有的在自家门前或家中地主神位前摆上茶酒、果品、素菜香烛之仪,烧许多“金银纸钱,五色纸衣”等物,拜祭本家已逝去的祖宗先人。烧“五色纸衣”有的还分别按逝去先人有多少位,分男、女配以色泽,男一般配以黑色,蓝色,女配绿色、红(粉红)色,白色纸一般作内衣男女通用。裁剪好的“五色纸衣”还要号上先人名字在冥中收领享用字样,连同金银钱宝烛焚化。

七月十四日也是田园节,农村夏收夏种基本结束,杀鸡鸭鹅祭祖。这一天,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就餐,男劳力也全天在家休息,不外出劳动。

十一、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是:中秋期间,辈分低者向长辈送月饼,以表敬意。当天晚上还劏鸡或杀鸭,远处工作的也尽量赶回与家人共度中秋,感叹人生“年怕中秋月怕半”。部分客家人在八月十五前后的时间扫墓,扫完墓才过中秋节。晚上待月亮升起时,各家在门坪前(或阳台)赏月,桌上摆上月饼,糖果、沙田柚、柿子、菱角、榄仔等食品之类,对着月亮烧香点烛虔拜,小孩大多数会玩各式各样“灯笼”。结了婚的女人在中秋节前要买月饼回娘家送给父母兄伯叔等,送月饼的也要在中秋节前送到。中秋节民间有许多活动,如对山歌、做大戏舞龙、舞狮等。

八月十五对山歌惠州的惠东、惠阳、博罗、龙门等地,每年中秋之夜,都有唱山歌、对山歌的习俗。这天,暮色降临时,人们便扶老携幼,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这时,人群中不知从哪个方向传来了高吭的男声:“今夜山歌捱开台,奈谁敢对就过来!”挑战者的声音还未消失,随之应战者就接声上来了:“阿哥赏月正行来,有歌尽管抛过来,……。”山歌擂台赛就这样“搭”起来了。歌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听众情绪随着打擂台的气氛而变化,时而安静,时而骚动;如果一方被压下去,人们便掌声雷动,欢呼雀跃。山歌的形式有自唱、对唱,内容十分丰富广泛。

八月十五做大戏中秋节也有做大戏的,如吉隆的窑埠村,这天是纪念医灵帝的隆重日子,要拜医灵帝官,做大戏给“阿公看”。全村装灯结彩,彩旗满天。早上,窑埠村的戏班早早就响起了锣鼓,从农历十二开演。演出的戏种有正字戏、粤剧、黄梅戏等等。

舞龙、舞狮活动八月中秋这天,有许多客家人有舞龙、舞狮活动。如惠东县高潭客家人,他们把这天看作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每年这个节日,要举行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2008年,黄洲村用稻草编织成秆龙、新联村做成长达50米的布龙,还有6条金狮相继上街游行。客家话的秆龙就是稻草龙,龙架先用竹搭好,让有威望的上辈人先点香,然后大家争先在龙架上点香。秆龙、布龙、狮沿街游行,许多人要去穿秆龙,祈求自己平安、幸福。随后有扮景跟随,放礼炮,晚上组织演出、山歌对唱,直到活动结束,秆龙就地烧掉。附近的马山、宝口、紫金、海丰等周边地区群众都来庆贺或参加活动。

十二、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俗称“重九”,也是登高节、老人节。民间多有登高活动,代表人生步步高;老人节,尊敬老人,让老人老有所养。民间还习惯放风筝,俗谚说“九月重阳放纸鸢,一阵风来一阵高”。自制各式各样的纸鸢在这天放飞,放的越高越好,有的纸鸢制作特别讲究,如“双合鲤鱼”“八角”“响翁”“花篮”“雁鹰”“蜈蚣”“板瓦”“阿公鸢”“牙婆鸢”等等。有些纸鸢挂上藤弦或橡胶皮弦,在风力作用下,在空中发出嗡嗡响声。还有些纸鸢上“流星”,仰天望去,如一只美丽的蝴蝶直冲云霄;下滑时,像老鹰扑地,掉下了纸碎杂物,在阳光和风力作用下,闪闪发光,犹如天女散花;特别是掉下燃响了的成条鞭炮,发出的响声和闪光,格外逗人。重阳那天,有些大姓宗族举行祭祖活动,名曰“秋祭”。他们用整头烧猪、全羊、鸡、海味、茶酒和“五果”等作为祭品,浩浩荡荡,祭祀祖先。

十三、十月朝

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民间称“十月朝”,客家人有句顺口溜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民谚。农村客家习俗兴这天做糍粑,除自食外,剩下的还送给亲友。在惠东的白花、梁化、大岭一带客家人在农历十月初一这天要吃糍粑。糍粑的做法是:用糯米粉、开水调好、搓团,将糯米团放锅里蒸熟后,摊冷,捏成小团,将炒熟的花生、芝麻、和白沙糖放进熟粉团包实后即可吃,非常香。

祖宗传下这天是牛生日,客家人十分爱护耕牛,农户这天会用菜叶包着糍粑恭奉牛神,供喂牛只,有些农户还煮些米粥给牛食。

首页上一页78下一页尾页
相关内容
传统节日2010-04-19
春节
端午节
清明节
传统节日2010-04-20
中秋节
除夕民俗盘点
端午节别称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纪念方式
清明节食俗
猜您喜欢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