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左权小花戏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4-6-14

左权县旧称辽州、辽县。抗战时期,为纪念我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本县境内英勇殉国,改辽县为左权县。流行于辽县境内的小花戏也就称之为左权小花戏了。

小花戏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具有一定戏剧情节的小型歌舞剧。剧本结构小,演员少,几身彩服,数把彩扇,就可以活动于街头巷尾、场院亭台。舞姿炯娜,楚楚动人,舞扇上下翻飞,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节目多简练生动,故事情节引人人胜。

小花戏的产生和发展

小花戏的前身叫“文社火”。古辽州民间流行的艺术形式统称“辽州社火”。除“文社火”外,还有“武社火”、“小秧歌”、“喊大腔”以及“耍龙灯”、“舞狮子”、“跑竹马”等。旧时村中多立“社”(集体性组织),每年过了春节,由社首召集,排练节目,到元宵节在三官庙<封建时代供奉的天官、地官、火宫)前先祭袍,后沿街表演节目。十六日各路“社火”相互串村表演,十七日云集县城比试夺魁。人们以闹社火形式,一方面进行自娱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敬神,祝愿年岁丰稔,四季平安。

流传于当地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中,最受群众喜爱的,首推“文社火”。它起源的准确时日,志书未载,据老艺人回忆,”文社火”于清朝末年已在辽州盛行。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吸收了本地和外地姊妹艺术的优点,逐步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小歌舞剧。

文社火的每个节目,一般由两个12岁左右的男童表演,服饰化妆基本上是小生小旦(少量节目配以丑角)。舞蹈特点主要是扭,常用舞步是颤颤颠颠的“晓嚎步”。扮演女角的演员多舞“擦脯扇”,扮演男角的演员多持合扇。曲调大都采用当地流行的民歌,多为一剧一曲。常用的伴奏乐器是晋胡、京胡、大横笛笛、海笛、锣鼓镣、四块瓦、擦拉机(一种小型打击乐器)等。演唱的内容多是些有生活情趣的小故事。辛亥革命以后,“文社火”大大地向前发展了一步,角色行当在生、旦、丑三小门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化妆上能区分人物性格。离城4O里的孔家庄村“文社火”的发展较有贡献。当时,该村有一批艺术人才,像已故老艺人关向阳、关秀阳等,能编善导,演员王兰田、王玉马、石束江等,舞的“随嚏步”别具风格,以表演《卖扁食》为拿手节目,影响很大。由于“文社火”将歌、舞、剧三者进一步融合提高,扇花中又出现了蝴蝶花,异常花俏新鲜、老百姓亲切地将“文社火”称之为“小花戏”。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代表剧目除《卖扁食》外,还有《放风筝》、《打秋千》、《摘花椒》、《打樱桃》、《卖菜》、《铲菜》、《游花园》、《回婆家》、《看觅汉》、《送小姨》、《金箍帽〉、《拿煞人》、《怀孩》等。

12下一页尾页
实用网站
超级简历
历史故事网
教育宝
Mc喊麦网
MC音乐网
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网公益中国
消费者防伪码查询中心
井冈山兰德文旅
快递窝
含山网
高密信息港
阳新新阳网
青岛西海岸信息港
即墨信息港
公务员考试信息网
明治历史网
祝福语大全
相关内容
皮影戏-民间艺术的瑰宝
民间艺术2013-02-16
高山族民间舞蹈
台湾的南管戏
台湾民间戏剧
台湾布袋戏
东北二人转
东北大秧歌
杨柳青年画
民间艺术2011-09-09
津门曲艺-单弦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