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河南安阳相州行鼓

作者:高 咪  来源:网络  2020-2-5

具有千百年历史的民间鼓乐文化——相州行鼓,至今仍活跃在大街小巷。那些平时居住在老街旧巷,为柴米油盐奔波的鼓乐手,一旦面对鼓乐器,立刻挺直腰杆变了样。他们身穿红衫黄褂,吹吹打打,尽情欢腾起来……

据《彰德府志》记载,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为庆祝城隍庙(威灵公庙)落成,出动鼓乐庆贺,距今已有1434年。

相州行鼓以静止和行进演奏两种形式表现。庆典、庆祝、庙会等以静止演奏为主;迎宾、宣传、迎娶等以行进演奏为主。演奏时有千军万马之势,如涓涓细流涌动,节奏感很强,场面宏大,气势雄伟,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愿用一生相陪伴

“我从小就喜欢敲鼓,七八岁跟街坊老艺人学习,一晃六十多年了。”在一个普通居民小区内,相州行鼓的传承人连有恒讲着自己和鼓的情缘。

“敲鼓可不是说学就能学的,是需要悟性的。演奏时务必要心手合一。”68岁的连有恒说,“除此以外,关键是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热爱这一行。”

“十几里路不间断不重点”,这是学习相州行鼓的一大难点。“没有跟着老艺人演出上千次的经历,很难将老艺人传下来的鼓点记住。”这些貌似重复的节奏里深藏着无穷的奥秘。以《翻五花》为例,它以数字为基准进行搭配,25个数字不重复,返五次,具有很科学的程序。目前连有恒掌握的鼓点有十多种,分别是《紧赞一》《紧赞二》《金鸡落架》《凤凰三点头》《别八锤》《慢赞变化》《翻五花》《东北大秧歌》《妇好得胜鼓》《瞎子观灯》《邺城扑灯娥》《苏州皮》《斤斤歌》《快欠场》《念板头》《鬼推磨》《嘉关头》《全尾声》。这些鼓点在整个安阳地区算是最全面的。

因为喜爱,连有恒将大半生的精力奉献于此。1991年,连有恒退休之后,将那些经常跟自己在一起敲鼓唱曲的老伙计组织起来,成立了老年人艺术团。2003年,连有恒开始为相州行鼓申请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奔波疾走。经过努力,2012年,相州行鼓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访中,连有恒还带记者来到一间存放物品的小屋。这里面堆满了鼓乐器,每一件都用棉布包裹着。“这是螺号,这是铜锣,这是大扇……”光滑的铜锣表面依稀可以看到一圈圈生锈的印记。连有恒说,这里的每件乐器都是他的心爱之物,是它们陪伴着自己经历了一次次繁华与寂寞。

2、当时繁华依稀见

受父亲杨德清的影响,78岁的杨金玉从小就对敲锣打鼓喜爱有加:“听父亲讲,相州行鼓的历史久远得很。打我记事儿起,那热闹的场面就印在脑子里了。”

清末民初是相州行鼓鼎盛时期,凡庙会、迎宾、宣传、迎娶总少不了它的身影。那时候老安阳城的锣鼓队数量众多,仅老城区就分为 “四门”(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四关”(东关、南关、西关、北关)等队伍。

大年三十的迎“喜神”活动热闹非凡。为了迎接新年的好运气,全城的锣鼓队集聚在城郊,敲锣打鼓迎接“喜神”,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锣鼓队走到哪里,哪里瞬间就变成众人瞩目的“舞台”。

相传每逢城隍爷生日或是碰到灾荒年,人们就抬着城隍爷的塑像祈雨。祈雨路线从城隍庙起,出东门,经东环城、北环城到北关再返回。前面敲锣打鼓的队伍浩浩荡荡,后面是抬着猪羊等供品的队伍。因为是全城盛典,各支锣鼓队都是精神抖擞,姿态昂扬,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演出时,前两排有4支大号,第三排有2副大扇,第四排有2面铜锣,乐队每人各持一件乐器,最中央有一人击鼓指挥。两边有大八件(4支长号、2副大扇、2副铙)和小八件(小锣、糖锣、二锣、手镲、小镲、银锣和2面铜锣),再加上螺号、唢呐和笙配合,边走边演奏。大鼓无疑是整个队伍的中心,起着指挥全局的作用,一次演出成功与否,与指挥者密切相关。“敲鼓人一定要掌握抑扬顿挫、快慢高低,要把热闹劲儿烘托出来,同一种乐器打法差之毫厘,那精气神可是谬以千里啊!”杨金玉不无感慨地说。

3、不想行鼓“停下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锣鼓队数量逐渐减少,能完全把老艺人的套路传承下来的也就剩下这一支了。传承一项老技艺,离不开新鲜元素的注入,然而在老连的艺术团里,年龄最小的队员68岁,最大的队员已经91岁。

“现在的年轻人忙于奔波,对传统的行当缺乏兴趣。”连有恒苦笑着说,“只要年轻人愿意学,我一定会把拿手绝活倾囊相授。”

艺术团的处境也有些尴尬。没有演出场地,没有资金赞助,他们都是自掏腰包维持着艺术团的运转。虽行动不便,连有恒仍“不想停下来”,除表演外,他一直在寻找能够将行鼓鼓谱记录下来的方式,把它编成音乐教材或是通过乐谱的方式记录下来。

杨金玉还讲起一件往事——父亲杨德清当年扣着“牛鬼蛇神”的帽子,依然坚持敲鼓。没有人敢出来表演,他就把各种乐器绑在一个板凳上,做成一个“架子鼓”,去公园里一个人演出。一次演出时,被一大堆人围着将乐器砸了个稀巴烂,杨德清回到家里就一病不起。

临别时,连有恒和杨金玉说的一句话让人心酸:“真害怕,等我们这一代人都老去,没有人能够将这门技艺接过去。”

实用网站
首旅酒店集团
巴厘岛旅游
街景地图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机场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网
亚太中心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搜易范文网
乐乐学教研网
滴滴
中国远征军网
阆中
汉滨网
商洛之窗
通网
西藏那曲新闻网
相关内容
皮影戏-民间艺术的瑰宝
民间艺术2013-02-16
高山族民间舞蹈
台湾的南管戏
台湾民间戏剧
台湾布袋戏
东北二人转
东北大秧歌
杨柳青年画
民间艺术2011-09-09
津门曲艺-单弦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