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吉林长白山的石文化

作者:施立学  来源:网络  2019-12-14

石文化在中国大地分布十分广泛,而长白山的石文化更是绚丽多姿。

景观石

石,既壮美了长白山景观,又赋予这座名山丰富的文化色彩,如避风石、洗儿石、濯足石、补天石等,这是一组环绕天池、有着丰富传说的名石。

避风石在汩石坡上。长白山上风大气温低,登山观天池者如遇寒风,常借此石避之,故名避风石。昔年刘建封(号“天池钓叟”,清末奉天候补知县,曾奉命勘察长白山,著有《长白山江岗志略》)曾三至石前,坐下休息,并在石上刻下“天池钓叟到此”。《白山纪咏》有云:“石边镂字者,也是避风人。”

洗儿石在石虎滩下,迎临天池,高七尺余。传说七月七日,有天女抱儿洗于石上。后来有人在石旁拾到小儿衣物一件,“领袖如恒,惟无缝,淡黄色,软如绵,疏如葛。入水不染,入火不燃,有异香,终日不散。知非人间物什,袭藏之,经月余失所在,始终未获”。这块石头便依传说被命名为洗儿石。

补天石是天池景观一绝,它位于天池出水口闼门西侧,是一块长约50米的弧形石,形如“天”字的一捺,故名补天石。补天石表面光滑平坦,在其邻近乘槎河一侧还有若干块巨石,传说这些巨石是远古时代女娲补天所遗弃的石头,为长白山文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濯足石在金钱泉下,昔年桦皮河猎人刘翔,常见一位僧人濯足石上,故名濯足石。

星星石在避风石南,石形圆大,相传夜有异光,故名星星石。

特产石

瑰丽多彩的石头,还为长白山开拓了广阔的经济空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松花石、浮石等。

松花石,吉林省特产。由这种石材制成的松花砚,为清代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据《吉林通志》记载:“松花玉,亦曰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玉色净缘,光润细腻,可充砚材,品埒端歙。”意思是说,松花江边出产的松花砚,质量可与端砚、歙砚等传统名砚相媲美。

松花砚温润如玉,绀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颖增辉。乾隆皇帝曾御制砚铭曰:“出天汉,胜玉英。琢为砚,纯粹精。”这里的“天汉”,即指松花江。乾隆又在御制诗中说:“混同江产松花玉,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作砚材,发墨与端溪(广东出端砚处)同,品在歙坑(安徽出歙砚处)之右。”

松花砚早在明代已有少量生产,到清代经吉林将军进贡皇室,成为“御砚”。长白山地区为清始祖发祥之地,长期实行封禁政策,因此来自“龙兴之地”的松花砚便成为清代皇室的御用珍品,砚石采坑鲜为人知。但是封禁并未将其埋没,近年来松花砚以其独特的风采重新获得世人的关注。松花砚具有质地坚实、温润如玉、发墨益锋、贮墨不涸等优点。与其他名砚相比,松花砚的独到之处有四:一是声音清脆,扣之如铜。有的名砚扣之如木。二是色彩丰富,点线兼而有之。一般名砚颜色不超过两种,松花砚兼有翠绿、绛紫等不同色调。三是石品众多,独显风采。依松花石天然生成的纹理、图像,可划分为“松花静水”“松江荡水”“赤柏纹”“紫袍绿带”“金镶玉”“龙眼”“静绿”等十余种。四是以石(玉)制盒,独树一帜。端、歙、洮等名砚皆以木盒套砚,唯松花砚受清朝皇帝青睐,多以叶腊石、软玉等雕盒套砚,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松花砚即为这种款式。

浮石,亦称“磨刀石”“江石沫子”,多孔而质轻。据《长白风物》记载,浮石大约形成于一万二千年前的长白山火山喷发时期。浮石用途很广,《本草纲目》将浮石列为中药,称其“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虫巢,白色虚体,入水即浮。性味咸寒,润下降火”。山区多用浮石磨刀、斧等工具,除锈快,效果好。浮石可作为混凝土构件、轻质骨料,还可用做化工领域的过滤剂、干燥剂、催化剂和耐火碳,也可作为水洗服的磨料。

神秘石

长白山石美丽而又神秘,其中有一些石头承载着历史或自然的信息,或在地方史籍中留下身影,或遗留到今天,成为学者们研究历史的突破口,比如渤海国江东二十四块石、古伊通州七星石等等。

敦化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城内仍留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也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闻名遐迩的江东二十四块石当数“谜中之谜”。传说二十四块石源于渤海国时代,在敦化市境内就有江东、官地、海青、腰甸四处。石分为三行,南北排列,行距和间距基本相同,每块石头约有一立方米。二十四块石因何而设,史料中并无记载,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为停灵说;二为渤海王室纪念性建筑说;三为祭天与观星坛遗址说。二十四块石的存在,为研究渤海国早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伊通县有七座火山,形似北斗七星,伊通河从中穿过,故有“七星落地”之美誉。据《伊通县乡土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伊通州在修建城隍庙时,挖出一块七星巨石。巨石上面带有霞纹和斑点,与伊通的山水地貌十分相似,另有一道蛇形纹蜿蜒其间,酷似奔腾的伊通河,整个画面俨然一幅“七星落地”图。州官急令人摆香案,祭神灵,并题联于其上。


实用网站
星座乐
星籁
黄河口信息港
爱头像
大学生必备网
汉阴新闻网
宝鸡在线
好期刊网
美文网
华商签证
句子屋
emoji表情符号大全
中国贸易新闻网
独阅读
书耽
大河文学网
清风文学网
粉瓣儿文学网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