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十三陵史话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8-12-27

十三陵史话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十三陵却有不少小的故事……

遮羞山

仁宗朱高炽死后埋葬在献陵。陵寝中间有一道小山梁,使祾恩殿和后面的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前面以祾恩殿为主,建为一进院落,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这座小山,正好从正面挡住陵园的明楼和宝城,民间叫它为“遮羞山”。传说墓主仁宗皇帝生前曾误入其父妃子的寝宫,朝野以为失礼。仁宗为保持天子尊严,对天起誓,失口否认,说如有此事,就让龙把自己吃掉。不意金銮殿上真有一龙飞腾而下,一口将仁宗吞下,大臣们急忙救驾,却只抢下一只靴子。嗣皇帝宣宗只好将父亲的靴子葬入陵中。为了遮掩此事,特意把真正的陵体安排在这座小山之后。其实,陵园的这座小山,真名叫“玉案山”,与遮羞并无关系。选择中隔小山这种布局的真正原因与陵园的风水有关。

十三陵史话

乾隆盗墓的传说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为清王朝效命,曾对明十三陵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对十三陵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葺。但修葺项目不全,且未尊原制,有的建筑还被拆除或缩建,世有“拆大改小十三陵”之说。“乾隆盗木”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传说中认为,乾隆皇帝修葺十三陵,另有企图。修缮的目的是因为他看中了长陵祾恩殿的楠木大柱。因为那样的奇材大木,到了清代已经很难找到了。为了把这些木材搞到手,他才降旨修陵,并企图将长陵大殿拆毁。由于汉官刘墉、纪晓岚等人的劝阻,乾隆皇帝才勉强答应不拆长陵,但仍命人拆毁了永陵大殿。并将该殿的楠木,用于圆明园的修建。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不见诸正史。但从当时陵园的修葺情况看,清政府曾对十三陵中的六陵祾恩殿缩小规制重建。

龟驮碑

在明十三陵中,除思陵外,每座陵墓前都有一龟驮碑。即神功圣德碑。碑下以龟为趺(底座)。神话传说中龟是龙的儿子。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一子好负重,就是龟。龟以长寿著称,自古受到人们的器重。早在奴隶社会时,奴隶主认为龟的寿命长,知道的事情自然要多,所以问卜时多用龟甲,将其烧裂后看纹向来判断吉凶,然后将问卜内容刻在上面,保存起来,这便是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字。

皇帝用龟为碑趺,也是有来由的。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龟既是龙的儿子,又有负重本领,叫它去驮老子的碑,岂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巨大的石碑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用什么方法将碑立到龟背上的呢?具体方法尚未见书,但有“龟不见碑”的传说。日本刻本《文海披沙》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当初明成祖为他父亲朱元璋建碑时,因龟趺太高,石碑怎么也立不上去,可把管工程的人急坏了。一天,他梦见神人对他说:“想立此碑,必须龟不见碑,碑不见龟。”醒后,想了一想就明白了。到工地后,他叫人往龟背上运土,把龟埋起来,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等碑立起后,将土去掉就行了。此段史话虽然带有迷信色彩,然而“龟不见碑”的说法是合乎道理的。这种“堆土法”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实用网站
美文网
华商签证
句子屋
emoji表情符号大全
中国贸易新闻网
独阅读
书耽
大河文学网
清风文学网
粉瓣儿文学网
品阅小说网
爱文者原创文学网
语乐文学网
刺桐文学城
镇江网友之家
常熟零距离
浙中在线
平湖在线
相关内容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玉皇大帝是谁封的
天女散花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