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安徽肥西三河羽毛扇的传说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9-4-2

三河街的羽毛扇很出名,到三河的人都想买一柄扇子作纪念,可羽毛扇是谁第一个制作出来的,就鲜为人知了。

相传还在春秋之前,三河街那时的名字叫晒网滩。晒网滩其实就是三河古圩的前身。那时的晒网滩上住着一些渔民,男的天天到巢湖上打渔,女的就在湖滩上放鸭放鹅。一到秋天,渔民们就把这些鹅鸭杀掉,用盐腌,腌成咸鸭咸鹅,晒干了,好留作冬天吃。那时,人们就知道羽毛可以取暖,晒干了,留到冬天,垫在炕上用。但人们未想到羽毛可以作扇子用。天热的时候,就把芭蕉叶子折下来,晒干了,做扇子用。故很早的时候,芭蕉扇就很流行。

晒网滩上住着一家姓赵的渔民,赵大夫妻和儿子赵小夫妻。赵大父子俩天天在湖上捕鱼,赵小的媳妇秀姑就和婆婆呆在家里,不是织网、放鹅,就是洗衣煮饭。一家人日子过得甜甜蜜蜜的。

赵家的生活一切都好,就是赵小的妈得了类风湿病,一遇风寒就腰酸背痛。为了婆婆的病,秀姑几乎把家务事全包了,她不让婆婆沾冷水,以免引起风湿疼。秀姑还动了不少心思,尽量为婆婆保暖。婆婆最难过的是冬天,而每年秋天,秀姑就早早留了心,收了不少鸭毛鹅毛,好把婆婆的炕垫得厚厚的暖暖的,让婆婆在寒冷的冬夜里睡一个好觉。所以,冬天虽然对婆婆威胁大,婆婆在冬天过得还是很舒坦。

按说,夏天日照好,气温高,婆婆的日子应该好过点,但也有犯病的时候,特别是在没有风的夜里,别人热得都扇芭蕉扇,但婆婆就不能扇扇子,一扇芭蕉扇子,好像风都往骨头缝里钻,浑身都疼。闷热的夜里不能扇扇子,汗就流个不停,人也就烦躁得睡不着觉。所以,一到夏天,婆婆就唉声叹气的,不是讲腰腿疼,就是讲夜里不能睡觉,睁着眼熬夜,这日子比什么都难过啊!

看着婆婆渐渐消瘦的面容,秀姑心里就很急。有一天夜里,她见婆婆睡不着觉,自己也就睡不着觉,她躺在床上想:婆婆的风湿病不能用芭蕉扇子,但能不能用另外一种扇子呢?她忽然想到了用鹅毛,鹅毛又轻又柔,扎在一起不就是一柄扇子吗?用鹅毛扇扇风,那风也一定柔很柔的。

想到这里,秀姑很激动,觉也不睡了,爬起床,点亮油灯,从家里收藏的羽毛中,挑了一堆大鹅毛,动手扎羽毛扇。当时是在夜里,羽毛扇扎得很简单,她只削了一根竹签,把10根羽毛串在一起,然后,在靠毛杆的地方,用线扎了一下,制成了一柄简易的羽毛扇。

秀姑扎成羽毛扇,就跑到婆婆房里,给婆婆试扇。一试,这羽毛扇扇的风果然很轻很柔,扇到身上,一点儿也不感到疼。婆婆第一次能扇扇子,很激动地问道:“好媳妇,你是怎么想起来的?”秀姑答道:“婆婆你不能睡觉,我见了心急,一急,就急出了这个法子。”

当天夜里,秀姑坚持要给婆婆扇扇子,扇着扇着,婆婆竟呼呼大睡了。婆婆睡了一夜,秀姑也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婆婆醒来,见媳妇还在为自己扇扇子,感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而秀姑则忙着问:“婆婆,扇这扇子,感觉怎么样?”婆婆连声道:“好,好,和自然风一样,风扇到身上一点也不疼。看来,我什么扇子都不能用,就这鹅毛扇子能用!”

这个白天,婆婆摇着媳妇扎的鹅毛扇,逢人便夸奖媳妇,说是媳妇的孝心扎成了这柄羽毛扇。

秀姑后来又照芭蕉扇的样子,给羽毛扇安了一个柄,使那个简单的羽毛扇真正成了羽毛扇!

从此,晒网滩一带,渔民家庭就用上了羽毛扇。人们在使用中还发现,不仅风湿病患者能使用羽毛扇,就连年老体衰的老人,怀有身孕的妇女和睡在摇篮里的婴儿,都适合使用羽毛扇。

后来,羽毛扇渐渐传入外界。就连《唐书》上都说:“,病弱者用之,亦不伤风感冒,孕妇尤为适宜。”

据说,三国时诸葛亮经过三河鹊渚,挑了一柄羽毛扇,从此,手摇羽毛扇就成为这位军事家的仪表风范。

新中国成立后,三河还办起了羽毛扇厂,制成的羽毛扇,畅销海内外。三河的羽毛扇为什么这么畅销呢?因为到三河的人心里都想起那位孝顺媳妇,都想买一柄羽毛扇带给亲人朋友,献上自己的爱心!

人们都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千里送羽扇,情意更深厚。”

实用网站
ok小说网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
中国电影科技网
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
甘肃红日网
曹妃甸163
砍柴网
安防资讯网
印象庆阳
信息兰州
甘肃文化旅游网
电影界
如意甘肃网
元宇宙界
安徽省歌舞剧院
开车技巧网
无敌电动网
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少儿科技馆)
相关内容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玉皇大帝是谁封的
天女散花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