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9-9-2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这是论语中孔子对人生状态各个阶段的评价,也正是因为熟知这句话,才让我们知道了从三十岁到七十岁,各个年龄段古人的称谓。那么其他阶段的年龄古人是怎么称谓的呢?

少年称谓

古人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称谓表示,可能古人觉得这样比较风雅吧。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被称为“赤子”。古代婴儿出生三天有着设宴招待亲友的习俗,因此出生三日后也叫做“汤饼之期”,从这之后到1岁的时间内都称为“襁褓”。

婴儿,一岁的时候就会开始说话,我们现在都说牙牙学语,其实这就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这个“牙牙”既是形容婴儿学说话吞吞吐吐的词语,也代表着婴儿满一岁。到了两岁的时候,古人眼里就不再是婴儿啦,而是称为“孩提”,这个词语我们现在也在用,就是指两三岁的时候。

孩提之后,一直到8岁的时间段里,古人叫做“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是这个意思。到了8岁的时候,古代的幼童就会把头发扎成髻,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角,因此就叫做“总角”。值得一提的是,古人也经常用总角来代指幼年,以后大家看到这个词语,千万要结合语境分辨意思啦。

“黄口小儿”是古代用来讽刺人无知的话,其中的“黄口”就是指儿童9岁不满10岁的时候。这样到了10岁,在古人眼里才算是幼年,因此就用“幼学”来借指10岁,此外,外傅之年也是这个意思。

从这以后男女年龄就开始有了区别,女孩儿12岁的时候称为“金钗之年”,13岁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豆蔻年华”,豆蔻本意是一种植物,它只在初夏盛开而不是盛夏,因此也比喻人尚未成年。那么男孩儿呢?男孩儿在十三岁的时候叫做“舞勺之年”。

可能是女人心志比男人成熟早的缘故,在古代女子15岁就算成年,那时候女子需要用簪子把头发盘起来,叫做“及笄”(读jí jī)。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因此男子15岁叫“志学之年”。16岁的女子刚刚成年正是风华正茂,因此是“碧玉年华”,而男子的称谓就很简单,就是“二八”,两个8岁就算16岁,怎么样是不是很好记。

在男子20岁的时候,终于可以被看作成年了。和现代的成年礼一样,古时男子成年也有一个加冠的仪式,虽说成年,但此时的体格仍和成年人有着差距。古代医学虽不发达,但古人擅长“望闻问切”,甚至在研究人体肌理及从外貌容颜判断体格方面是很有智慧的,因此男子在这时候又叫“弱冠”。而女子20岁的称谓依然是那么好听。是为“桃李年华”。

成年称谓

自20岁男子成年之后,古人对年龄的划分就没有像少年时那么详细。女子24岁的时候是“花信年华”,30岁的时候叫做“半老徐娘”,这都是形容女子风姿绰约的称谓。而男子在30岁时叫做“而立之年”,孔子说的而立,并不是现代人认为的三十岁要成家立业,而是在这个时间段做事得礼,言行都很恰当,简单来说就是通晓人情世故。

同样40岁的“不惑之年”也不是说什么都不疑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可真就成神人了,孔子是在说要对自己的原则不疑惑。至于50岁的“天命之年”,也不是所谓的迷信宿命,而是要明白到了这个年龄无论好坏都是自己一手造就的,不怨天不尤人,平常心为“知天命”。到了54岁的时候,古人有个特别的称呼,就是“六九年”,顾名思义就是六九五十四。

老年称谓

在古代平均寿命低下的古代,60岁就相当于走在人生的末尾,因此这个年龄也叫做“花甲之年”。同样的,因为社会阅历丰富,“耳顺之年”里就能明辨是非,看清忠奸善恶。古代干支纪年法里60年为一轮,61岁的时候代表新的一轮,故称“还历”。古人能活到70岁的话,可以说是很不容易了。杜甫诗有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古稀之年”是70岁老人的称谓。

在影视剧里,经常看到70大寿、80大寿等等。其实77岁对于古人来讲也是一个很吉利的寿命,因此77的时候也叫“喜寿”。至于80岁,古人都称之为“耄耋之年”,当然有些90岁的老人也可以用这个词语,总的来说这就是泛指晚年。

同77岁一样,88岁也是一个吉利的寿命,因为“米”字拆开刚好是一个正八、一个倒八、一个十。因此88岁也叫“米寿”。100岁是年龄中极其有意义的年龄,这也是养生学术语里最高的年寿,有着“上寿”之称。在99岁没满百岁的时候,因为“百”字少一,所以叫做“白寿”。

如果有幸活到108岁的古人,就可以叫做“茶寿”,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茶”字上面为廿,古语是二十的意思,下边是“八十八”,两者相加就是108岁。这已经是很难达到的年龄了,然而比这更高的年龄称谓还有一个。就是“双稀”,顾名思义就是两个古稀,那就是140岁。

古人云“人过五十,不称夭寿”,不知道这些称谓古人都是否用的上,但是可以得知的是,这些称谓都是古人对长寿的朴素愿望。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文化的形成绝非一蹴而就,它要从对大自然的不断挑战中,总结和认识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最后得出有益于人类持续生存的大智慧。

实用网站
星座乐
星籁
黄河口信息港
爱头像
大学生必备网
汉阴新闻网
宝鸡在线
好期刊网
美文网
华商签证
句子屋
emoji表情符号大全
中国贸易新闻网
独阅读
书耽
大河文学网
清风文学网
粉瓣儿文学网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