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南京旧忆 824岁古井藏身小百花巷

作者:陈雪琦 王宏斌  来源:网络  2018-5-31

大百花巷6号、大百花巷14号、小百花巷1号……这些南京老城南居民熟悉的地方,还保存着许多清代和民国建筑。街巷的名称,也总能勾起人们过往的回忆。

824岁老井隐在小百花巷

记者来到璇子巷,远远就看到路边刻着“过街楼”的仿古门头,往里走是小百花巷,小百花巷尽头,横在眼前的是大百花巷,两边依旧是清一色的老房子。这里明代是城南的花卉集市,名叫“采花市”。当记者来到小百花巷1号院子,从外面看毫不起眼,当我们推门进去才发现,里面足有好几进。古井位置醒目,就在院子的中间。

细看古井,八角形的井栏斑斑驳驳的,井口好几处已经被磨得很光滑,井栏边还有两个孔,四周留有多处深浅不一的井绳磨痕。井栏一侧刻有“普生泉”,面对墙的一面则刻着“淳熙丙午,邵永坚建”的字样。今年63岁的刘建文介绍说:“普生泉上刻的‘淳熙丙午’指的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这口古井已经是824岁了,听妈妈说,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曾在这里住过,后来就变成了安徽商人的会馆了。今年已88岁高龄的刘奶奶说,从他们的祖辈住进来,这个井水已经喝了100多年了。井水从来没有枯过,水质特别的好。

市民使用古井有不少禁忌

刘建文告诉记者,在他小的时候,大院子的人用普生泉的水有不少禁忌,用水也特别的讲究。袜子、内衣是不能用井水洗的,洗脚水不能从井台倒下去,不能在吊桶里面洗东西等等。现在院子里的居民们也都很自觉地维护着古井。就在去年,几个文物贩子来到这里,说是给每户100元,要把井栏移走,这是个宝呀,是历史文物,给再多钱也别想碰它,这种事也经常发生,都被他们拒绝了,这口井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口824岁的古井也见证了大杂院老百姓一代代人的成长。刘建文说这片过几年都要拆迁了,他和大院子里的居民都希望政府能够把这口古井保留下来,与这周围的会馆和名人故居形成老城南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大百花巷6号曾是尼姑庵

几度繁华落寞,老城南承载着太多悲欢往事。门罩优美,门窗雕花,典型的清代建筑。站在木门前,似乎就能遐想当年和专属那个年代的老故事。可如今,推开木门,后来砌的一间间屋子,破旧不堪,废弃的老家具四处堆放,随处可见。住在其中一间屋子的聂先生告诉记者,他搬来这里4年多了。听老人们说,大百花巷6号原先是个尼姑庵。后面的一片厢房是尼姑们住的地方。青砖铺就的小路延伸进几米处,走进去,只看见再建的一间间屋子,根本看不出当年的痕迹。

聂先生指着房间凹进去的一处说,这里听说是个门窗雕花的厢房,陆续有人搬进来住,也就给拆掉了,重新盖了房子。至于尼姑庵的由来,是由谁建的,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只知道是在解放后就改造成民居了。记者仔细看了看四周,除了大门口的门窗雕花,只有斑驳的砖石墙壁和屋檐还能依稀看见过去的痕迹。

程先甲故居也在这里

据了解,小百花巷里的好多建筑保存都比较完好,在大百花巷11号,还有一处来头不小的名人故居——国学大师程先甲的故居。程先甲自号“百花仙子”,是清末文字改革尤其是汉语拼音方面的先驱者、著名语言学家。该故居房屋纵深七进。

走进大门,记者看见程先甲旧居内部已破败不堪,租住着多户人家,到处是锅盆家什和晾晒的衣物,让人很难想到这里当年是书香门第。房东告诉记者,他们曾到文物部门求助,希望政府挽救这处文物保护单位,却被告知像这样的老房子,采取“谁使用谁维修”的原则。周学鹰认为,老城南留存下来的历史建筑如能予以科学合理的修缮,对于古都南京而言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实用网站
妙手医生
健康一线
有来医生
中公考研
手机号网
奇缘阁
名字网
动脉网
医联媒体
民福康
化龙巷
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
易车
客车网
航空之家
八百方网上药店
天气五
上海保姆网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