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牡丹花文化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9-11-15

中国古代的牡丹花文化

说起我国的国花,可能不同地区的朋友会有不同的意见,毕竟我国各地花卉种类众多,而大多数的花卉种类在全国许多地方也都有种植和生长,因此,各个地区的朋友大概都会觉得本地区的代表花卉最能代表中国。而实际上,就在2019年的7月,在中国花卉协会的一次投票中,牡丹已经凭借着高达79%的得票率,正式成为了我国的国花。

牡丹成为我国的国花并不奇怪,因为牡丹开得鲜艳,十分大气,而且种植历史长,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种植,因此自然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喜爱。

中国古代的牡丹花文化

一、牡丹花文化的起源

我国种植牡丹花的历史非常久远,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就已经对牡丹这种花卉有了记载,在东汉的一处墓葬中,也发现了当时人利用牡丹来治病的记载,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充分地发现并且利用了牡丹花这种花卉。由于牡丹花的颜色多样,而且十分艳丽大气,因此南北朝时期的人们逐渐开始将这种原本生长在野外的野花放到家中来饲养,并且对牡丹花的种植技术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培育出了更多不同色彩的牡丹花品种。

牡丹花最早成为人工养殖花卉的记录在南北朝,而牡丹花正式地风靡全国,则要到后来的隋朝和唐朝的时期。隋朝的达官显贵就已经开始在自家的庭院之中大量地种植牡丹花了,而到了唐朝,更是出现了专门培育和种植牡丹花的花师,当时长安的达官显贵们会聘用这些花师,在自己的庭院里种上满满的牡丹花。

不仅是长安的官员喜欢牡丹,就连皇帝都对牡丹这种大气的花卉十分钟意,当时就有不少史料记载了皇帝邀请群臣共同欣赏工匠栽种的牡丹的记载。而到了宋代之后,种植牡丹花的技术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宋代的时候已经有了利用嫁接和播种的方法来进行牡丹花种植的记录。

到了明清时期,熏花的技术已经十分普遍。所谓熏花,与我们今日的温室有些相似,也就是利用火的温度来使牡丹更早成熟。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许多有关牡丹种植的书籍,比如说《牡丹八书》等,就是当时专门的有关牡丹种植的专业书籍。

中国古代的牡丹花文化

二、牡丹花文化的发展

到了今日,牡丹花的技术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全国各地栽培牡丹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除此之外,我国还成立了专门的牡丹研究所,有不少学者也出版了专门的有关牡丹花种植的专著,为的就是更加科学地种植牡丹花,使得牡丹花的品种变得更好,种植技术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

牡丹种植不仅在我国兴旺发达,牡丹花还从我国传播到了世界上许多不同的国家。早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我国的牡丹品种就已经传到了日本,14世纪牡丹被带到了法国,并且在法国进行了大量的栽培。在17世纪,牡丹又被传到了荷兰,自此之后,随着荷兰商人在欧洲的游历,牡丹花也在欧洲各地开花,成为了欧洲非常重要的一种花卉种类。

中国古代的牡丹花文化

三、牡丹花的综合价值

牡丹花最大的价值,当然是在于它的观赏价值。牡丹花之所以闻名全国,被评为国花,还能传播到海外的这么多国家,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因为牡丹花的美丽外表。牡丹花以富丽堂皇、风流潇洒、色泽艳丽而闻名,素来就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唐代的著名诗人刘禹锡就曾专门写过一首诗来称赞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足可见时人对于这种美丽、艳丽的花卉的喜爱。除了诗词歌赋这些用文字来歌颂牡丹的作品之外,我国古代还有许多用绘画来表达对牡丹的喜爱的作品,画中的牡丹同样是富丽堂皇、十分美丽。

除了观赏价值以外,牡丹还有药用价值。我国最早的关于牡丹的记载出现在《神农本草经》里,而《神农本草经》正是我国古代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这恰恰证明了牡丹在中医中所具有的价值。

实际上,在南北朝牡丹被作为观赏花卉种植之前,牡丹一直是作为一种医用植物被人们所认识的,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所所说的各种草药。到了今日,牡丹仍然有着医用的价值,在一些中草药里也能看到牡丹这种成分,只不过相对于牡丹的观赏价值来说,它的药用价值就没有那么闻名了。

中国古代的牡丹花文化

四、结语

牡丹这种花卉,可以说在我国,甚至是在全球都已经是闻名已久,早在清代的时候,牡丹就曾经被评为“国花。”牡丹因为它的美丽大气、富丽堂皇而从古至今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在今天这个科技发的时代,种植牡丹花已经被古代要简单许多,人们如果想观赏牡丹花,既不用到王宫贵族的庭院里去,也不用聘请专门的花匠来为自己栽种牡丹花。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花卉种植技术的研究,今天我们在家也可以自己栽种和养育牡丹花了,我们在家就可以看到这种广受喜爱的“国花”了。

牡丹富贵大气,古代王朝之所以喜爱牡丹,是因为大气的牡丹代表了王朝的兴盛和繁荣,而今日我们重新将牡丹评为“国花”,也正代表着我国的复兴和繁荣,牡丹这种象征着繁荣的花卉,正在我国绽放。

实用网站
星座乐
星籁
黄河口信息港
爱头像
大学生必备网
汉阴新闻网
宝鸡在线
好期刊网
美文网
华商签证
句子屋
emoji表情符号大全
中国贸易新闻网
独阅读
书耽
大河文学网
清风文学网
粉瓣儿文学网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