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历史上的“车老板”

作者:佟伟  来源:网络  2015-3-8

旧时,在盘锦这个狼奔豕突、蒿苇丛生、沼泽密布、沟汊纵横、尘沙漫天的荒蛮之地,人们出行或运货时是非常注重安全和速度的。所以畜力运输工具中,牛车、驴车、骡车等慢车占的比例远没有马车大。马车也称大车,早期常见的是木轮车,因车轮外面有许多用以加固的“蘑菇钉”,故又称为“花轱辘车”。还有一种适合载重的“铁轱辘车”。40年代以后,因日本商家大量向我国东北倾销胶质轮胎,胶轮大车才开始普及。大车通常由一匹马至四匹马驾驭,最多的是八匹马。能养起大车都是有钱人,而且马匹越多说明主人身份越显赫,比如曾任热河省卫队旅长的阚朝俊(外号“阚老勺”)家就有八匹马套的大车。而他的亲家——大洼平安的财主马文阳,拥有大小马车七辆。

赶大车的俗称“车老板”,虽多是给财主扛活的长工,可那时却是人们眼里的“技术能人”。因为一挂车上通常要拴三四匹马,从套车、赶车、修车都需要技术,这样才能走南闯北。比如赶车时,那三米来长的大抱鞭,抽哪匹马,抽哪个部分,抽得轻重,他们都能恰到好处,不伤马,把马驯得服服帖帖。但主要是把辕马(最聪明的那匹马,起导向作用)控制好;他们对马还会进行语言指令,比如“驾驾”是前进,“捎捎”是后退,“吁吁”是停住,“喔喔”是向外走,“跃跃”是往里来。

好的车老板“爱马如子”。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他们不但要早晚喂马,半夜还要再添一遍草料。还把马弄得精精神神,经常用刷子给把马身体刷得干干净净,用剪子把马鬃修得立立整整,还给马挠痒。脑门还要系上红缨,头上挂上铃铛。长久下去就心灵相通了,他们寂寞时,常对着马说知心话,有时让马掉泪。有时在苇荡旁遇到狼,他们摸马的头,马就不再惊慌。

另外,车老板多是见多识广,无论居住在城乡都是“社会能人”。比如没事就和乡亲们传递“新闻联播”,什么东北易帜了、小鬼子进北大营了、义勇军被少帅表奖了,到后来的苏联红军进东北了、小日本完蛋了、八路军打过来了、中央军(国民党)杆屁朝凉了……遇到土匪,他们也懂得匪礼。领队的车老板会号令全队停车,接着解开头马的肚带,放在马背上,然后摘下自己的帽子,倒放在辕马背上。而后双手抱拳举过左肩施礼、问安,一般才免过一劫……就凭这些,他们非常受人羡慕。

车老板外运货物时,夜宿都住在大车店。这是专为他们开的旅店,不过档次较低,一般都是通敞的大间,里面是南北大炕,一间屋能住十几人,一夜宿费也就毛八分的。附近则多是为车老板服务的小买卖,比如小饭馆、杂货铺、理发店、马具店。下车时,饥渴难耐的车老板们,总是把大鞭甩得啪啪作响,示意客到了……民国初,双台子、田庄台就各有3家大车店,每家有客房百间,院内可容车百辆。规模之大可见当时车老板之多。

即使建国后,因为大车是农村生产队的重要财产,所以车老板也不是谁都能胜任的。一般政治要可靠,根红苗正(贫农),责任心强,赶车、驯马经验都要一流。因此他们多受人尊重和信任。

现在,随着时代进步,大车那沧桑的行进声已快退出历史舞台。可车老板们那乐观、勤劳、机智、犷悍的形象仍闪耀在一代人的记忆空间中,在印证着曾经的传奇。

实用网站
如意甘肃网
元宇宙界
安徽省歌舞剧院
开车技巧网
无敌电动网
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少儿科技馆)
河北省歌舞剧院
济宁新闻网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乳业头条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海棠文学网
书本网
在线阅读网
飞鹿女生网
有毒小说网
爽文小说网
高校动漫网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