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中国竹文化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4-8-31

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从认识竹、种竹、用竹到升化成文字、绘画、文艺作品、人格力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竹文化已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遗风,广为播散,流传濡染不息。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竹文化的发源地,正如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史后认为,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早在人类蒙昧时期,《弹歌》就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证明7000多年前,我国先民们便开始认识竹和用竹;在湖南洞庭湖新石器遗址有竹墙残迹,证明在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竹就用于建筑;在浙江钱山漾遗址(距今 5300-4200年)有竹箩、篮、簸箕、箪等出土文物,证明竹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有5000年左右历史;中国人用竹筷、食竹笋已有2500多年历史;2200年前兴建的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竹用农田水利建设的典范;竹用于交通是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用竹于军事是在南宋以后;竹用于造纸是始于晋代。

竹与我国的文字、文学艺术、绘画等均有密切关系。竹的文字符号最早出现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其后形成竹部首的甲骨文字,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63-1722),竹部首的文字就发展到960个;竹是中国音乐、诗文、绘画的重要题材,从《诗经》开始,咏竹的诗文历代皆有名人佳作。晋代有“竹林七贤”,唐有“竹溪六隐”;晋代戴凯于公元317-420年就著有《竹谱》、《笋谱》专著。

文人画竹在唐代日趋成熟,宋代以后形成名派,清代郑板桥集古今画竹之大成,流传后世。

从唐太宗起,以后历代咏竹名家有: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刘禹锡、薛涛(女);宋代的苏轼、陆游、王安石、范成大、朱淑贞(女);元代的赵孟斧;明代的唐伯虎;

清代的郑板桥;现代的方志敏、董必武、叶剑英、陈毅、王济夫及诸如多文人等均写了不少的咏竹诗文(见《竹诗词三百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竹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首先是竹子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成为保护生态的重要内容,全国命名了浙江安吉、江西崇义、福建建欧等10个“竹子之乡”;

第二是竹编、竹雕、竹建材等艺术产业,也成为民间一大艺术特色,其产品远销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精档艺术品也成为国之瑰宝,如四川青神的竹编“百帝图”、“颂伟人”、“百仙图”、“竹编艺术巨龙”均获国家和国际博览会金奖,青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之乡”;

第三是竹文化也成为当今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竹文化艺术节”。1996年在江西吉安举办第一届,1999年在湖南溢阳举办了第二届。2001年,四川省长宁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以竹为内容的音乐、舞蹈、电视专题片、文艺作品丰富多彩。如成都市创作的舞蹈《竹雨沙沙》获2000年四川舞蹈大赛的金奖。洪源的《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把竹与人类自然的关系写得淋漓致尽,《郑板桥与竹》、《苏东坡与竹》、《朱老总(朱德)细说竹子精神》、《管竹仙画竹斗慈禧》、《竹歌》等一大批文艺作品,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以《中国竹艺城》、长宁竹海为代表的竹艺旅游景点,正以自己的魅力吸引着广大旅游者……竹文化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将辉宏于未来。

实用网站
ok小说网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
中国电影科技网
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
甘肃红日网
曹妃甸163
砍柴网
安防资讯网
印象庆阳
信息兰州
甘肃文化旅游网
电影界
如意甘肃网
元宇宙界
安徽省歌舞剧院
开车技巧网
无敌电动网
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少儿科技馆)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