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恭喜发财”祝词的由来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20-11-22

海内外炎黄子孙都盛行拜年贺岁的习俗,互祝“新春快乐”、“万事胜意”、“身体健康”和“恭喜发财”等等。这一习俗,源流深远,可以追溯到唐宋年代。唐人元旦诗云:“富贵祝来何何遂”,可知当时好友新岁见面,多是互祝“富贵”;宋代诗人陆游曰:“行人相贺新年健”,可见古人当时已经互祝“身体健康”。至于互道“恭喜发财”,又始于何时?

据专家考证,“恭喜发财”这句祝词系广州人的“特产”,它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许多外国的商人来到广州做生意,开办洋行,招收了不少中国人到洋行工作。

据说,一位自称“老中国通”的洋人威廉亨德,从英国伦敦来到中国,曾住在广州,参加美国人在广州开办的旗昌洋行,先当店员,后成为股东之一。

威廉亨德于1842年退休回国,写了《洋人在广州》一书,其中一段提到:“在满清时代,广州十三行一些吃洋务饭的中国人,每逢过年的时候,都会到洋人的商馆去拜年,这些贵宾们穿的都是清一色的蓝色制服,手里拿着一具帖盒,入门便是打拱作揖,口里不停讲着‘恭喜发财’。”

“在当时,只有吃洋务饭的人到商馆里来拜年;商馆里的洋人,一向是不回拜的,因为这是中国人过新年,不属于洋人。但我由于年轻好奇,对于中国人拜年的打拱作揖,大讲‘恭喜发财’特别感兴趣。我想,这些吃洋务饭,做洋买卖的商人,可能由于发财心切,才发明了这句祝词。有一次,我到一个做洋买卖的中国人家里去拜年,也讲一句恭喜发财,成了洋人过华人新年的第一人。”这是100多年前威廉亨德描写广州十三行过农历新年的情景。可见当时广州人已开始互祝“恭喜发财”了。

根据考证,这是一本最早记有“恭喜发财”一语的书。据推测,当时洋行发给中国雇员的薪金,大都是跟洋行每年利润的高低紧密相联的,生意好,薪金就多些。所以祝愿雇主发财,也就是在心里祝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多赚点钱,生活过得好些。

关于恭喜发财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张恭喜的老人。有一天,他儿子出去挖地的时候,挖到了一匹金砖,便高高兴兴地把金砖拿回家交给了父亲。张恭喜心头也很高兴,把金砖翻来覆去地看了好久,见金砖上还刻了几个字:“张恭喜、李发财”。张恭喜是个不贪财的人,他对家里人说,要去找李发财平分金砖。

张恭喜找了个破烂背袋背起,装成个叫化子的样子到处去打听李发财。不知道走了多少天,也不晓得走了多少路。

有一天,他走到一个村子里,见两个人坐在屋门口摆龙门阵,他正想去问问村里有没有叫李发财的人,就听见他们说:“喂,今天李发财接媳妇,你去吃酒不?”张恭喜一听,赶忙上前问清楚李发财住什么地方,直接到李发财家去。李发财家里的人正忙着办喜事,见来了一个叫化子,心头很不高兴,就把李发财喊出来,想叫他把叫化子打发走算了。李发财是个很好客的人,他不撵叫化子走,还把他请进屋里吃酒席,晚上又留他跟自己同睡一床。第二天还一再留他多玩几天。

一晃过了好几天,张恭喜怕家里人担心他,就想早点把事情办了回去。他悄悄地对李发财说:“老哥,其实我不是叫化子,我的儿子挖地的时候挖到了一匹金砖,上面刻有我们两人的名字,我才装成叫化子到处找你。”说完从身上摸出金砖交给李发财看。李发财一见忙说:“哎呀!老弟,你捡到的钱财我咋能要呢?既然上面有你的名字,又是你捡到的,你还是拿回去吧!”两个人你推过去,我推过来,哪个都不要。李发财推不过了,只好说:“老弟,那上面既然有我们两个人的名字,那我们干脆平分算了。”李发财找来一把大刀,一刀砍下去,金砖不晓得跳到哪里去了,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两人却一点不后悔。李发财还说啥不让张恭喜走,留他再玩几天。

过了两天,两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堆乱砖头前,只见那匹金砖在里头闪闪发亮,再仔细一看,里面还有很多金砖,而且那些金砖上都刻有他们两个人的名字。他们都发了大财。

后来,人们为了讨吉利,到别人家里去玩时,都要说声恭喜发财。


实用网站
丽水市文化馆
浙江省龙泉市文化馆
南阳曲剧团
南阳市地方曲艺数字博物馆
南阳市文化馆
遵义市文化馆
金华市文化馆
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馆
江苏省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镇江市文化馆
江苏省丹阳市文化馆
四川省西昌市文化馆
嘉峪关市文化馆
淄博市文化馆
聊城市文化馆
常德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常德市文化馆
浙江省德清县文化馆
相关内容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玉皇大帝是谁封的
天女散花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