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河北兴隆雾灵山仙人塔传说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20-2-11

雾灵山仙人塔位于仙人塔景区海拔1400米的“V”型山谷之内,沟谷两侧山崖陡峭,崖高均在百米之上。仙人塔被誉为“京东第一塔”,是由岩石天然节理发育而成的柱状岩体,高48米,地际部分宽9米,厚5米,上尖下粗,呈四角形状,犹如四角宝塔,又因其形似仙人,故名仙人塔。

塔体自然裂缝较多,塔顶上方有两块巨石,犹如明摆浮搁,恰似塔尖,奇妙雄伟,鬼斧神工。塔体左无毗连,右无依托,从山谷中突兀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更为神奇的是塔下有一处落差5米的瀑布,似珠帘飘挂, 更有150米长、2米多宽的斜瀑急流,似冰飞玉溅,如银龙飘飞,见首不见尾,斜瀑两侧,花木成荫,浓郁葱茏,一静一动,刚柔并济,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鉴于这座石质宝塔的罕见、绝妙,仙人塔被誉为“京东第一塔”。

从不同的角度看,仙人塔具有不同的神态。从停车场向上看,仙人塔犹如一峨冠博带、信步山间、漫步绿野的得道夫子,吟诵着雾灵山的“奇、险、秀、美”。从塔下斜瀑的底端向上看,更像一位凛凛仙人,围柔纱、系银带,指点雾灵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从右侧栈道第一观景平台看,仙人塔就成了名符其实十八层石质宝塔,塔尖由两块浮石斜搭而成,浑然天造,威震八方。从右侧栈道岔路最上端的观景平台看,仙人塔的塔顶一览无余,顶上浮搁的两块石头组成了仙人搬石的画面。从仙人塔上方回看,仙人塔恰似破空利剑,力击长空;又似玲珑宝塔,棱角分明;犹如南天玉柱,傲视苍穹;又像长征火箭,穿云破雾。当乘车行进山间公路,仙人塔景区的风景就变成了一张张印着雾灵山风景的明信片,那不断移走跳动的仙人塔,也就变成了盖向明信片的石质邮戳,将雾灵山的美丽信息飞向长城内外,飞向大江南北。

关于仙人塔的传说比较多,一种说法是说仙人塔原本是古燕辽海的定海神针。随着岁月的流逝,华北北部经历了海洋(古燕辽海)、陆地、再海洋(华北浅陆表海)、再陆地,几度沉浮后,海水远去消失,定海神针便永久地留在了这个地方,它左右的镇塔石就是当年守护定海神针的虾兵蟹将。

另一种说法是姜子牙与仙人塔的故事。姜子牙早年在雾灵山修行,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火烧胡大仙,元始天尊收徒,收雷震子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把自己的归宿定在了雾灵山,他与雾灵山有着不解之缘。姜子牙与仙人塔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

话说姜子牙兴周灭纣,功成名就,分封诸神,共封了365个神。本想把泰山岱庙留给自己,可让黄飞虎抢了去。姜子牙非常生气,就想另找一处更好的地方。想来想去,就属当年修行过的雾灵山最好,于是重回故地雾灵山修行。一天,突然,地动山摇,洪水肆虐。姜子牙掐指一算,原来是看守雾灵山海眼的黑白两条小龙在作怪。他马上赶去,果然黑白两条小龙正在搅动海眼,大水由海眼奔涌而出,两侧的山峰也被搅动得摇摇欲坠,情急之下姜子牙从百宝囊中掏出一物,抛向海眼,说声“变”,霎时间,一座石塔砸向海眼,小黑龙躲闪不及,被压在了塔下。可小黑龙仍不死心,用力扭动身躯,想掀翻石塔,塔下已涌出涓涓细流,塔身左右摇摆,眼看就要四分五裂。正在这危急之时,天空中飘然落下三道神符,一道落在石塔顶上,化作巨石,另两道分别落在石塔两侧的山脊上,化作左、右镇塔石,从此这石塔就丝毫不动了,化作今天的仙人塔。

原来这三道神符是姜子牙的师傅元始天尊助他一臂之力。小白龙本想救小黑龙,一看这情景,扭头仓惶逃到后山龙潭里。因为仙人塔上有了神符,便流传着“搂一搂活过九十九,摸一摸,活到一百多。”

在仙人塔附近有个地方叫庙台沟,是太公庙旧址。关于太公庙有个传奇故事。

姜太公(姜子牙)忠孝怀古,每年正月十六日到於陵邑祭拜祖先,上首天皇太昊伏羲氏神位,下首地皇炎帝神农氏神位,中间人皇黄帝轩辕氏神位。姜太公率子孙、文武大臣亲自烧香祭拜,行三拜九叩大礼。到了姜太公晚年,他怕自己过世后,人们忘记老祖宗,便命儿子在於陵邑建了三皇殿,把自己册封的365位神,按方位塑在三皇殿周围。儿子问父亲:“您百年后塑在哪儿?”父亲回答:“天机不可泄露。”

公元前1072年深秋,姜太公患病在身,久治不愈,在弥留之际,自己一生的坎坷和辉煌在脑海里一幕一幕地浮现:半生寒酸怀才不遇,渭水垂钓得遇明君,牧野决战兴周灭纣,雾灵山火烧胡大仙,雾灵山收雷震子,雾灵山降双龙,就在雾灵山往事浮现出来的一刹那,突然他睁开了眼睛,精神一振,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对儿子说:“儿啊…你要…把我…塑在…雾灵山…”话没说完就去世了。尽管儿子的耳朵贴在父亲的嘴边,也没听清最后三个字说的是什么。从微弱的声音和口型判断,像是“屋顶上”。这让儿子大惑不解:为什么要塑在屋顶上呢?冥思苦想数日,似乎想通了:要是把父亲和众神一同塑在三皇殿周围,那不就和众神平起平坐了吗?父亲是封神者,应高出众神才是,所以要塑在三皇殿的屋顶上。

于是儿子把父亲塑在了三皇殿的屋脊上。不几日,姜太公给儿子托梦,要把自己改塑到雾灵山。这时儿子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的归宿是“雾灵山”而不是“屋顶上”。只因“雾灵山”和“屋顶上”无论口型还是发音都很相似,致使错悟了父亲的本意。儿子马不停蹄来到父亲当年在雾灵山降服黑白双龙的地方,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建造了太公庙。

虽然儿子悟错了父亲的本意,把父亲塑在了“屋顶上”,但民间也有认同。有的地方盖庙时,在殿顶塑上太公像。有的身穿官履,正面端坐;有的身穿道服,乘四不象,背打神鞭,执杏黄旗;也有的顶盔贯甲,罩袍束带,将帅打扮。总之都是“太公在此,万事大吉”。

实用网站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搜易范文网
乐乐学教研网
滴滴
中国远征军网
阆中
汉滨网
商洛之窗
通网
西藏那曲新闻网
红色基因传承网
西藏林芝网
今日西藏昌都
红色教育网
山南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黄山松缘国际旅行社
飞瀛网
相关内容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玉皇大帝是谁封的
天女散花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