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砚中珍品:苴却砚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9-6-14

砚中珍品:苴却砚

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始于汉代,它是文房四宝之一。古代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纸、砚四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中排在最后,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的称号始于唐代,它们分别是端砚、歙砚、洮砚与红丝砚。后来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而现在要说的是一种集四大名砚优点于一身,最古老的“新砚种”——苴却砚。

苴却砚的由来

苴(“苴”古音、彝族发音读“zuǒ”;新华字典标准音:jū)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以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传统苴却砚于民国初期失传,我们现今所熟悉的苴却砚实际上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被誉为“新品苴却砚之父”的罗敬如先生找寻石源并带领弟子重新开发的新品苴却砚,由于其色彩丰富,又被称为中国彩砚,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它的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所以称之为苴却砚。

苴却砚是攀枝花的一张名片,中国苴却砚博物馆就位于攀枝花仁和区仁和镇的路歇桥,它是大河流域的文化地标。博物馆以苴却砚台外观为设计原型,包括了多功能展厅、综合展厅、精品陈列厅、名家展示厅、艺品鉴赏厅以及苴却砚石展厅6个展厅,收藏了1600多件苴却石作品。

苴却砚的历史传承

苴却砚有着千年的古老历史,早在汉魏时期砚石产地归徽州的蜻蛉(今大姚)所辖,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疆,五月渡泸水的地方,就是现在砚石矿山附近的古拉窄渡口,并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兵将就地取石磨兵器时发现石质细润,并制作砚品供军前使用,诸葛亮在此喜得七星砚。

公元 621年(唐武德四年),唐朝击败并征服了吐蕃和地方土司势力并设置了云南安抚司,以加强对南疆的统治,使得当时南昭云南王服从唐朝,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效仿唐朝,极大的促进了南疆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笔墨纸砚需求的增加,于是就地取材用苴却石制成砚以供其需,苴却砚得到第一次小规模开发。

到了宋朝初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对南疆的统治,弱化南昭云南王的势力,又将洮州等划归泸州管辖,成为泸州十八个州之一。并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使得苴却砚走出当地自产自用的状况,经由泸州进贡朝廷,至此苴却砚正式称为“泸石砚”或“泸州砚”,并成为当时人们所喜爱的名砚之一。

清代这一地区又渐盛,有制砚作坊数十家,公元1909年春,清政府取三方当地盛产的砚赴巴拿马国际展会展出,被选为文房佳品名震中外。砚因产地而得名,从此苴却砚名声便传播开来。后由于多年战乱及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使苴却砚开发几经中断,流传极少。

1913云南省府准备开发苴却砚、命制砚师傅寸秉信前往昆明传授技艺,但是寸师傅还没来得及出发就病故了,苴却砚从此便失传。

1952年石雕艺术家罗敬如先生从民间摊档上搜集到失传的苴却砚。罗先生又查阅了文史资料,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终于在1985年找到了苴却石的矿点。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先后精雕细琢,制作了一批苴却新品种。

从1987年起,全国众多制砚专门人才,在继承传统制砚工艺的基础上,广泛吸取钟鼎玉石及其它门类的营养,逐渐形成了浑实、厚重、浓郁、瑰丽的艺术风格,尤其在因石立形、因材施艺、俏色利用方面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苴却砚的艺术特点

苴却砚的石质细密腻滑、莹洁滋润、抚之如婴儿肌肤,扣之声音清越铿然,视之文理清秀。砚石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碧眼、青花、金星火捺、眉子、金线、银线、绿膘、黄膘、玉带膘、鱼脑冻等数十种。用苴却砚石制做的砚台,有发墨如油、存墨不腐、历寒不冻、耐磨益毫、呵气可以研磨等优点。

苴却砚集端、歙二砚优点于一身,雕刻集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雕刻于一体,形成了多元化的风格。

石眼是砚石中珍贵的石品,只有端砚和苴却砚所独有,由带核心的绿色极规则的椭圆形团块分布在砚石中,顺圆心水平单面剥开中心呈或红或紫或带金星的瞳眼,一般称眼心,眼有心为活眼,无心为死眼、盲眼。眼心周围或带晕、或有数圆环,型如 、猫眼、龙眼、象眼、鹤眼、鹰眼等,碧翠高洁光润如玉,撒落在砚面上如月立当空,似群星璀璨。装饰性极佳,给人丰富遐想。

苴却石中的黄色金线、白色银线和深色墨线别具一格,长、短、粗、细镶嵌在紫墨、黄绿色的砚石中各具特色,特别是有些线竟排列得像书签一般非常整齐极为珍贵,实属罕见。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无论什么时候这种世代相传的美德都要继续流传下去,也正是这些笔墨传情,薪火相传的民族传统,才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下来,流芳百世,待后人瞻仰。

实用网站
如意甘肃网
元宇宙界
安徽省歌舞剧院
开车技巧网
无敌电动网
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少儿科技馆)
河北省歌舞剧院
济宁新闻网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乳业头条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海棠文学网
书本网
在线阅读网
飞鹿女生网
有毒小说网
爽文小说网
高校动漫网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