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山西晋城泽州九头十八匠的来历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9-10-12

晋城民间流传“九头十八匠”的说法,是明清时期的凤台县一些带“头”和“匠”的村名的统称,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演变到今天早已经不只九头十八匠,但“九头十八匠”的传说从古代泽州到今天的晋城,一直在民间口头相传,流传地域广泛,并具有较高的民间文学研究价值,不仅为晋城地区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晋城经济提供了生动的文化依据。

在金元时期,晋城是金朝和宋朝,元朝和宋朝前线对峙的地方,因此需要高超的冶炼业做军事后盾。当时冶炼技术发达兴盛,工匠云集,故而有“九头十八匠”之称。

晋城有发达的冶炼业。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盛行冶炼。明清时“九头十八匠”闻名全国,“大德”钢针畅销海内外,“泰山义”剪刀名扬天下。大批铁货北上内蒙,南下广东,西去甘肃,就连不起眼的钢针都能远出国门,卖到东南亚一带。

“九头十八匠”传说与当地冶铁匠人有关,大体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后周时期,柴荣为保障军队的后勤补给和武器供应,秘密在泽州建立27座寨子,将其分为9组,每3个寨编为一个组,设一头领,负责分配原材料,验收、保管兵器,提供后勤服务。头领住的地方为“头”,匠人住的地方称“匠”,遂形成了“九头十八匠”。

第二种说法源于异族统治时期的户籍管理。宋金对峙时期,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中原地区大片国土沦丧,泽州沦为金国属地,成为金、宋、蒙古对峙的前线。为了保证战争对铁器的需求,金、元两代的奴隶主将俘虏带回草原,作为各自的私属,形成了若干“头项”(也叫“投下”)。投下人平时向领主纳赋服役,战时则由领主率领出外作战。由于中原人不适应草原的生活和生产,投下领主又将俘虏寄留于各州县,派人集中管理,后陆续设置官府。从元太宗开始,将人户按州县分封,凡属某领主的人户,统称为某头下,由领主世袭继承。这种把战争俘虏寄留在地方上进行管理极特殊的“头下”制度,客观上促成了晋城地区“九头十八匠”传说的生成。

“九头十八匠”是外族统治者对传统百工匠人残酷剥削压迫的产物,但对泽州铁器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今,晋城市以“头”、“匠”命名的地名众多,印证了当年晋城冶炼行业的繁荣昌盛。从上古流传下来的一副对联可基本确定“十八匠”是哪些地名。这副对联的上联是:冯吕苗郜夏马牛;下联是:孔申司孟谢武侯;横批是:金江郝段。

主要地名

晋城市所有的头:岗头、 道头、 佛头、 椿树头、 二圣头、 洞头、 谷堆头、 尧圣头、 花园头、 尧头、 大坡头、 渠头、 庄头、水磨头、 坛岭头、 庵头、 寺头、 石伏头、 坪头、 西岭头、 马坪头、 下窑头、 焦窑头、 马窑头、石淙头、 宋壁头、 窑头、 望头、 坡头、 横道头、 石合头、 将军头、 西凰头、 东凰头、 望兴头、 大池头、 韦头、 泉头、 冶头、 黄头、 大岭头、 山头、 铺头、 西街头、大峰头、 小峰头、店头、大井头。

晋城市所有的匠:夏匠、 冯匠、 郜匠、 苗匠、 西吕匠、 西马匠、 孔匠、 牛匠、 南马匠、 段匠、 司匠、 西谢匠、 东谢匠、 郝匠、 东吕匠、 苇匠、 西武匠、 东武匠、 金匠、 申匠、 江匠、 王匠、 岳匠、 孟匠、 侯匠、 祁匠 。

实用网站
ok小说网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
中国电影科技网
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
甘肃红日网
曹妃甸163
砍柴网
安防资讯网
印象庆阳
信息兰州
甘肃文化旅游网
电影界
如意甘肃网
元宇宙界
安徽省歌舞剧院
开车技巧网
无敌电动网
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少儿科技馆)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