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广东惠州天堑朝京门:朝京门下朝京梦

作者:高旋  来源:网络  2018-10-31

在入清之后,惠州的科举成绩大不如宋、明两朝,文运不兴,在咸丰、同治年间甚至与进士无缘,人们便集资在城西兴建仓颉庙,城西兴建文笔(古称无“塔”字),仓颉庙面对挂榜山,在供奉字圣仓颉的同时祈求“祥云挂榜”,仓颉庙今已不存,而几经修缮的文笔塔如今还矗立在朝京门的不远处,文笔下面的一条小巷更是冠名为“青云路”,祈求能迎来“东来紫气”,振兴文运,使读书人能沿着青云路青云直上,东江边上这短短的一段路,是惠州历史上承载着梦想和希望的地方。古代惠州的读书人是幸福的,朝京门、合江楼、文笔塔、青云路,赶考登船的码头旁有如此多的美景和励志的建筑为他们饯行。不知惠州读书人对成功的渴望是不是被这些建筑听见了,在文笔塔建好不久,果然在光绪十六年和十八年郡人李绮青和江逢辰连续高中进士。

江逢辰是惠州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后一名进士,因为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彻底废除了。但朝京门还在,朝京门是沿用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留给我们的一个名字,它承载了所有读书人的梦想,也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后,读书人失去了“朝京”这个奋斗目标,又该从朝京门走向哪里?虽然已没有科举,但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很难根除,现在的高考制度无疑也是我们人生第一个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但幸运的是,仕途并不再是读书人惟一的选择,但读书永远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积累。

朝京门就像一个坐标,几百年来指引着人们的方向,也引领人们去探寻惠州的历史。沿着重新修砌的台阶走上城楼,仿古的青砖城墙掩映在绿荫下,朱红的楼台,大红的灯笼,重建的朝京门金碧辉煌,却少了历史的沧桑,仿佛这里从来没有硝烟。走下城楼,沿着东江边的城墙走过去几百米,仿古的青砖城墙与明代的古城墙相连,此处,历史与现代文明激情碰撞后又完美结合。

明代的古城墙,写满了历史的沧桑,从墙体里生长出来的枝叶穿越时空吐出新绿,老树的根须沿着墙体垂下又扎根墙里,是想重读那些历史吗?

自古各地的城门城墙都是饱经了战争的洗礼,这门、这墙仿若母亲一样将一座城、一方百姓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惠州的朝京门不仅用来阻挡洪水的泛滥,还可用于阻挡“入侵者”的脚步。惠州古城依山傍水而建,从唐代至民国初年的1000多年期间,历代城防守将都将面临东江的北门城墙当成防守要塞进行苦心经营。尽管北门要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但古代历史上还没有一支军队真正攻克过北门,所以北门也就是朝京门素有“惠州天堑”之称。但它最终还是消失在战火中。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肃清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叛军陈炯明反动势力,以统一广东继而北伐统一中国,广东革命政府于1925年10月组织国民革命军举行了第二次东征。1925年10月13日上午,在接到东征军指挥部下达的攻城命令之后,多处火力都集中在攻打北门上,一颗颗炮弹在尖利的呼啸声中落在了城墙上,在一阵阵的滚滚浓烟中,断砖碎瓦飞上天空后狠狠地砸了下来,不知哪一颗炮弹使得朝京门在一声巨响之后顷刻倒塌,烟尘瞬间扑向东江江面……城墙断了,城门倒了,但历史在前进,那炮弹结束了一段历史,同时也开启了另一段历史。

胡适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重新修建的朝京门,就像一个涂了脂粉的小姑娘,只有走近它,才能透过胭脂看到它原来的面容,只有抚着它,才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只有倚在那段古城墙下,站在望野亭前,才看得见远去的硝烟,历史的天空斗转星移,硝烟早已散去,如今的望野亭也成了老年人的活动中心,那段明代古城墙,那些远去的历史却依然闪烁在浓郁的绿荫里。

重新屹立于东江与西湖之间的朝京门正续写着更多的历史,不管黑夜白昼,朝京门下都是车水马龙,朱红的大门就那样一直开启着,它已经结束了自己“守城”的使命,但人们依然需要它,需要它继续站在那里见证梦想,因为人们还要从朝京门走向四面八方,走向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圆成千上万个不同的“朝京”梦。

朝京门毁了,可以重建,过去的历史,可以探寻,梦若碎了,却该何去何从?或许朝京门重新屹立在那里,就是要给我们一个梦的方向,西湖可以作证,东江可以作证。

12
实用网站
天气五
上海保姆网
滨海网
涉县100
牡丹江信息港
涡阳论坛
经典重庆网
池州人网
慈溪论坛
黄山市民网
黄山论坛
嘉论网
新平果网
厦门小鱼网
梦溪论坛
安徽乐团
永城人
梅河口生活网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