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湖南城步杨家“换朝不换将”的故事

作者:杨清辉  来源:网络  2019-5-9

城步属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地处湘西南边陲。沅水支流巫水上游,又是资水发源地,古为“楚南极边”的“苗疆要区”。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而且还涌跃出了许多风流俊杰,产生过几多惊天壮举。自唐未开始,城步名人辈出,尤其以杨家姓为多。在唐代有十峒首领杨再思;在宋代有邵州都统杨止修和岳飞军前统制杨再兴;在这之代有苗军统帅杨正衡;杨完者父子;在明代有官封为候的著名武将杨洪;在清代有苗民起义领袖杨清保,据统计,自唐进明清初,载入史册的杨氏武将多达30多住,故清道光《宝庆府志》载:“城步山峭多石,气象雄伟,历代名将出焉。在宋有杨再兴,在之有杨完者,在明有蓝玉、沐英、杨洪父子,丰功伟绩,照耀宙合。”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通俗小说《杨家将演义》的广流传,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追查它的老祖宗,又与湖南城步杨姓氏族有着不可分割的瓜葛关系。特别是“飞古蛮”部落首领杨再兴,南宗抗金明将杨再兴,元代苗军元帅杨完者,镇守边关的明代武将杨洪等,他们的事迹与北宋时杨业(称杨令公)杨延昭(即杨六郎),而在历史上,人们对于“楚南极边”的城步出这么多杨家将领,却似乎是鲜为人知的。

据考证,城步杨姓是从唐未五代时开始昌盛发达的。明万历年间,四川布政使司杨逢时曾写了《杨氏传芳谱》,其谱《内序》云:镇国大将军杨居本生再思,再韬兄弟,再韬的长子正云为播州(今贵州遵义)宣慰司。次子正显,奉命守两土,(即今山西太原)。再思居城微州(后改诚州)今唐援江淮湖广都辖使,宋援左仆尚书,今靖州、通道、会同、绶宁、城步等是均属其辖地,“其族姓散掌州峒(兄〈宋史、溪峒使〉)。三子正修居赤水峒(即今地城步茅坪镇杉坊村)。正修去世后,葬今城步茅坪镇土桥村“狗崽石”该墓前立有一块巨大墓碑,墓左侧竖有青石华表一座,右侧是正修之子杨通昭墓。正修地城步杨姓公认的始祖。由此看来,贵州、太原、城步等地杨姓的祖宗均为一个,故“稗官野乘往往”混而一之。因此,原在城步从事土改时工作过的史学家卫少侨先生曾推测说:“小说《杨家将演义》就是“溶合三家的遗闻逸事写成的(见《城步“杨家将”逸闻,到〈邵阳人〉一九六二年第二期》联系起来,他的说法颇有其道理。

关于在历史上,杨家名将辈出的缘由,在城步民间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基本应验了杨氏祖先讲过的“换朝不换将”的一句谚语,而这个神话故事,正好在已故湖南省苗学会会员,银龙先生整理,编译的《城步苗族》中得以印证。

话说杨再思平息飞山南林寨之后,在第二年涨端阳水时,他的人马除留一部份驻守靖州外,其余人马又回到城步京凉(即今城步茅坪镇金塔村),有的部署分别居在大燕头、茅坪里、杉坊、蒋坊、大寨、车田、清溪、大竹坪、落狗(今儒林镇飞鹿村)、白竹山等村寨,杨正修统领的人马就住在京凉,塔底。此时,诚州境内,较为和平,没有干戈,飞山令公杨再思因年事已高,也到京凉安度晚年来了。

再思令公先后娶了五个妻子,共生有10个儿子,他的儿子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和其家族名望,便请了一住很“神算”的风水先生(城步人称“地仙”)为父亲看地(又叫“采地”),并将这位风水先生养了起来,好酒好菜招待他。

后周显德无年(954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杨再思便离开人世,享寿94岁。再思去世后,风水先生将罗盘带在身上,边行边看,经过多方察看,便选中了“竹鸡窝”这冢坟地。先生对挖井(城步人称挖墓穴叫“挖井”)的人说:你们挖到下面若发现一块石板时,就不要再挖了,对那块石板,千万不能动它。然而,挖井人偏不听先生所言,带着好奇心,一定要看一看石板下面的究竟。结果,石板刚撬开,一对鸟从里面一齐飞走了。此时,先生在家里已有感觉,连忙赶到山里责问挖井人。先生问:“鸟往哪个方向去了。”答:“往南方飞去了。)先生也不多说,急忙往南追去。他一边走一边察看两边,山脉走向及其龙脉所落位置。当先生走到白蓼州河边时,先生于是叹:“早知婆阳河,免葬竹将窗啊!”

“婆阳河”就是城步县城南城南端的巫水河,它是“盘阳河”的变音过来的。在城步,苗语中的“婆”与汉语中的“盘”同音。此时,有一位看牛孩童在河里洗澡。先生上前便问:“小孩,这河潭有好深?你能下去否?”孩童答:“水有房屋深,我常下去。”先生又问:“你看到潭底有什么东西吗?”孩童回答:“河底旁边内有一个洞可进两边的岩山,洞内有光亮,有一长方头,长得长角牛张开大口坐在那里”,先生又问“你家有什么人?”孩童回答说:“双亲早亡,给别人看牛扶口。”先生又问:“你知道你母亲埋在何处,有无胆量取一些她的尸骨来?”孩童回答说:“可以。”先生听了小孩的回答,便约定时间,令他按时将尸骨取好用稻草簸着送来。

按照约定的时间,孩童将他母亲的尸骨取来了,杨再思的家人也按先生的意见将再思的尸骨用红木盒装着送来了。先生告诉孩童年,潜入水底进到洞里后,要将尸骨放入牛口内,先放红木盒装的,后放草包着的。可小孩非常聪明,先放自已拿来的。后放杨家的。结果,他先把自已母亲的尸骨放进去后,牛口便闭合不开了。杨家拿来的杨再思尸骨再也放不进去了,他只好将杨家拿来的尸骨挂在牛角上。他转身游到岸上后,先生问其情况,小孩实话实说。于是,先生屈指一算,算出很快就要改朝换代,姓赵的会得天下,姓杨的只得做将帅,然后,念一着:

骨葬龙头出天子,

骨葬龙尾出状元;

骨挂左角左将帅,

骨挂右角右将军;

赵家天子杨家将,

换朝不换将;

赵家天子十八代;

杨家将军万万千。

历史说巧也不巧,说不巧也巧。大宋江山自宋太祖赵匡奕开始到宋朝灭亡,其辉煌不过百多年。而城步杨姓自宋代开始就代代有才人,将星永辉。

在城步杨家将中,第一位当推南宋岳飞军前统制杨再兴。杨再光,苗人,于此宋元未四年(公元108年)先生在石井图(今城步西岩镇水东村),系唐未宋初,“飞山蛮”部落首领杨再思第八世孙。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再兴父亲杨发祥病故,一家生活失去领先,他和弟弟再齐、再老随母亲李氏别离水东到大古山投亲,后又随母迁移祈宁盆溪外婆家居住。故后来撰稿人大多将再兴记作“新宁盆溪人”。

杨再兴虽然出身贫苦,但身强力壮,且练就一身好武艺。高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曹成自北方入湖,再兴被掳入曹部。曹成见他身材魁梧,功夫不凡,不久便委任他为头领,宠为亲信。令他把守莫称关。绍兴二年,岳飞代理荆湖南路安抚使,奉朝延之命剿抚曹成。岳飞派张宪和王经攻打莫邪关,再兴寡不敌众。败走连州,被张宪骑兵追及,坠涧被擒。岳军欲杀他,他要求先绑他去见岳飞。岳飞非常赏识其胆识,对他说:“吾不杀汝,汝当以忠义报国。”再兴被岳飞不计前嫌之义举所感动,拜谢岳飞,随岳飞率师北伐抗金。后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岳飞军前统制。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十一月,二十元金兵聚攻临颖,岳飞督迎战,派再兴率300人马为前哨,冒着风雪直袭小商桥,不料遭遇金兵大队在马阻击,陷入重围,再兴英勇奋战,杀死金岳四名先峰,歼敌2000余人。但在追杀金兵的过程中,因雪掩河道,再兴连人带马陷入河中,未尽金兵乘机万箭齐发,他与所部均壮烈献身,(见《说岳全传》第五十三回)。可以一代英雄,壮烈殉国,享寿56岁。后人有讨吊之:

东南一捧天鼓响,西北乾方坠将星。

未曾享受君恩露,先向泉台注萤!

再兴殉国后,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岳军将士无不为之哀恸。现在城步西岩镇水东林的龙井坪有杨再兴墓,1988年,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将该墓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将在元代最有名的要属杨再思的十八世孙杨通贯。杨通贯,元代武冈洛赤水峒(今城步茅坪镇杉坊村)人。通贯有兄弟三人,长兄通昭,次兄通溥。据《之史顺章本纪》载:兄弟三人,善骑射,能文章,有入相出将之所才。其父亲杨正衡,效忠元延,官授潭州路同知,隆兴省枢密院副使,湖广右丞,特进荣禄大夫,后在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军时,断粮断草,战死疆场,通贯被称为“苗师”已至止十二年(公元1352年)出征武昌,克之。至还十五年(公元1355年),打败朱元璋部将郭天叙、张天佑于集庆(今南京)。顺帝嘉其战功,卦通贯为浙江省右丞、骠骑将军,并以其“克金忠义”赐名为“杨完者”。

到止十八年(公元1358年),浙江省 丞相达识贴睦迩令杨完者出兵浙东、张士诚出兵淮南。成完者以部将杨通泰、杨通智、李才富、肖玉率主力兵分四路开往浙东,自已坐镇杭州。此时,早对杨完都心怀怨恨的张士诚祥装出兵十万讨伐朱元璋,却暗中屯兵杭州附近。当探知苗军远征后,便迅速与达识贴睦迩里应外合围攻杨完者,完者  不敌众,战至深夜自缢而亡。苗军闻讯,义愤填膺,返抗讨张,张闻风而逃。

为了平息“杭州之变”安抚苗军。元延赠杨完者为潭国公,缢忠诚,赠通溥为衡国公,缢忠烈。但这些并不能平息苗军的愤恨。杨通泰、杨通郎、杨通智等苗军将领眼见元延腐败无能,他们毅然举起反元旗贴,投入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到了明代,镇守宣府的杨洪也是一位名震一方的将军。杨洪,字宗道,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五月出生,今城步儒林镇大竹坪村人。明代著名武将,属明景泰年间四大勋且之一,因功追封颖国公,溢武襄。据《明史列使六十一》记载。在明代,“洪父子兄弟皆佩将军即,一门三侯伯。其时称名将者,推杨氏。”杨洪之祖父杨政。以苗为汉中百户。杨洪之父杨再禄,是江西豫章侯刘兴一之女婿,刘死后,承其军章,屡建功勋,建文四年克东昌、泛上、凤凰山,从泗州夺取神策门,因功历升山海卫佥事,口北外总兵,后战死于灵壁,为国捐躯。杨洪胞兄杨琳袭父职,正统元年(1436年)推指挥佥事,后升总兵官,赐赠武伯,今北京,局北一带杨姓为其后裔,杨洪共有五子,长子杨万朝,袭父职,封殿前侍郎,驻军贵州天桂渡马,后升总兵官。杨洪次子杨都朝,袭父职,封保驾大将军。杨洪三子杨进朝,封御使,杨洪四子杨万城,封节度使。杨洪五子杨晚朝,袭父职,封定国大将军。杨洪六子杨瑾,正德五年(1510年)升右军都督总兵,桂帅征西将军。杨洪七子杨瑛,正德十年(1515年)晋升总兵官,挂帅征西将军。杨洪庶子杨俊(为妾所生),因功升都督指挥佥事,充任右参将,辅佑于谦镇守宣府。管三千营。杨洪之侄杨信,成化十三年(1747年)赠封为侯。杨洪之侄杨能,天顺初年升宣府总兵官,与石彪破寇于磨山,封为武强伯。

综上所述,民间流传的“换朝不换将”的说法,就是针对杨姓氏族历朝为将的事实讲的。在中国历史上,杨家将星,可谓盛矣!

12
实用网站
如意甘肃网
元宇宙界
安徽省歌舞剧院
开车技巧网
无敌电动网
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少儿科技馆)
河北省歌舞剧院
济宁新闻网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乳业头条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海棠文学网
书本网
在线阅读网
飞鹿女生网
有毒小说网
爽文小说网
高校动漫网
相关内容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玉皇大帝是谁封的
天女散花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