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安徽省会城市:合肥名字的由来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8-9-10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合肥名字的由来就不能不说到淝水。淝水源出自城西南肥西县的“紫蓬山”,出紫蓬山后分二支,一支东下经城南绕到东关,称为南淝河;一支向北与鸡鸣山龙井的水汇合后,又分二支:一支折向东流 ,称为金斗河(现在已不存在了),另一支经寿县向北注入淮河,称为东淝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战役就是在这里发生的。东晋时期的谢玄在此地以少胜多大败符坚。按《尔雅》释义:“归异出同”曰 肥,这是淝水得名的依据。合肥因东南两条河流在此汇合而得名,素以“江南唇齿、淮右襟喉”“包拯故里、三国旧地”闻名于世。

合肥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意思是合肥作为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水运的节点,是南北木材皮革的转运站。在当时 尚未有大运河,邗沟(长江、淮河)经常淤塞的情况下,合肥作为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运输节点的位置,而成为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十八个商业都会之一。

秦置合肥县,属九江郡。曾为扬州治。西晋属淮南郡。东晋改汝阴县。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为南豫州南·汝阴郡的郡治之地。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置合州,汝阴属合州汝阴郡,为州、郡治之地。北周宣帝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合州为北周占领。隋初复改合肥县,为庐州治所。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合州改名为庐州,合肥属庐州,为州治之地。直到今天合肥县之名也未曾改变过。

宋为庐州,元为庐州路,明为庐州府治。清为江南省庐州府治,1912年废合肥县,分置肥东、肥西县。1988年辖庐阳、蜀山、包河、瑶海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在国内稳定时期,合肥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而一旦战争兴起,国内动乱,合肥又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合肥市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设有4个开发区,城市建成区面积428平方公里。合肥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

实用网站
如意甘肃网
元宇宙界
安徽省歌舞剧院
开车技巧网
无敌电动网
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少儿科技馆)
河北省歌舞剧院
济宁新闻网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乳业头条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海棠文学网
书本网
在线阅读网
飞鹿女生网
有毒小说网
爽文小说网
高校动漫网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