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江苏淮安韩信故里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9-10-30

韩信故里位于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境内。淮阴因居淮水之南而得名,自秦置县(公元前221年)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上的重要都市之一。淮阴自古名人辈出,素有“九省通衢”“入京孔道”之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长卿、苏轼等历代文人墨客在古淮阴留下许多华美的词章。

淮阴县治所在地设在码头镇,因此码头是古淮阴的代名词,这里古迹甚多,历史上寺庙达81处之多。著名的大军事家韩信就出生于这里。

“淮阴故城”牌坊告诉大家码头镇到了,后边的亭子叫“龙亭”,康熙38年(1699)康熙第三次南巡,在此亲自测量水位,制定治河方案,实施后水患得到有效治理。事后,河道官员建亭纪念。原龙亭早已毁坏,此为1998年重建。

韩信纪念馆。景区占地10万平方米,是古代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既再现秦风汉韵,又展示韩信文化遗迹,让您感受历史文化的沧桑,领略一代英雄韩信的盖世武功。

韩信故里广场,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取意八卦。广场大门前的是两座石阙,它是从烽火台、望哨演变而来,是汉代将军威严的象征;大门两侧的石柱,如同两列勇猛威严的士兵,寓意将军统帅千军万马。故里大门形状上部呈八字型,寓意大将军威风八面。大门内侧形状象庙宇,寓意韩信用兵变化莫测、神机妙算。大门上“韩信故里”鎏金大字是百岁老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99岁高龄时题写的。

韩信仗剑从军,在楚汉相争中,他纵横沙场,战必胜,攻必克,为刘邦成就帝业立下赫赫战功。人们称他为“兵仙”,国外学者称他是 “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他的文韬武略从何而来的呢?传说甚多,但无史籍可考,传说他曾拜甘罗为师。在此地往东北一里许为古甘罗城,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老受封在此筑城而居,淮阴故城又称为甘罗城。年轻时的韩信向他讨教学习,终成一代兵仙。

韩信八年沙场征战,成就汉朝江山,功成名就,心系故里,这座桥就是“涉淮桥”。过“涉淮桥”即是“落叶岛”,意取韩信功成名就,落叶归根。

“落叶岛”旁边的亭子叫“千金亭”,立于韩信湖之中。这是一座秦汉风格的双层飞檐四角亭。韩信被封为楚王荣归故里,为报漂母当年一饭之恩,欲送给漂母千金。可惜漂母已故,因此“一饭千金”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后人为弘扬“助人为乐”和“知恩必报”之美德,特建“千金亭”。亭额“千金亭”三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所题,两侧立柱上对联为:“爱心本无价,然诺足千金”。

韩信湖东侧的土山,即“信缘山”,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封。传说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途经码头镇时,因旅途劳累而患病,请多诸医生诊治都不见效,后有一高士叫他围绕这座土山跑九十九圈。于是,兵士就架赵匡胤跑得大汗淋漓,回去休息,第二天病果然好了,他当上皇帝后即封此山为“信缘山”以表谢意。在山的峰谷处,有中国碑林史上的名碑“娑罗树”碑,“娑罗树”即是“菩提树”。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终于大彻大悟,后来佛教把菩提树奉为圣树、吉祥树。唐开元十一年(723年),著名书法家、海州刺吏李邕来淮阴故城,见娑罗树“婆娑十亩,蔚映千人”,欣然而作《娑罗树碑记》。《咸丰清河县志》记载:“娑罗树碑在淮阴县南二百步”。该碑早已没有了,宋朝时有拓本,明朝淮安知府陈文烛从吴承恩家寻访到,吴承恩就是那位写《西游记》的大文豪,鉴定为真迹。现在游客看到的就是依据旧拓本而重刻的石碑。

“胯下桥”就是众所周知的韩信胯下受辱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有一天,一个为屠夫的青年在街上拦住了韩信,说:“你身上总是带着宝剑,究竟有什么用?你虽长得高大,却是个胆小鬼!你有胆量就用剑刺我,如果不敢,就从我裤裆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打量他一番,便趴下身子从他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看热闹的人都认为韩信是个懦夫。后人为称颂韩信能屈能伸的气概,立胯下桥以表纪念。据宋地方志记载:遗址在钓鱼台东侧不远处,原有小桥墩,筑有券门,门前有碑,上刻“韩信胯下受辱处”。此处为1993年重建的“胯下桥”,桥为拱形,中有一亭,东西两侧各有一副对联,曰:“书剑机锋藏胯下,曲伸道理贯寰中”,“一池存无双国士,十年展万古胸襟”。赞扬了韩信志存高远、忍辱负重、不与小人同识的阔大胸怀。

位于韩信湖南岸的韩信钓台,这是韩信少年时钓鱼的地方。后因水患,原钓台被毁,碑亦无存。钓鱼台为亭台式建筑,背倚淮阴侯庙,亭额为陈立夫老先生手书“韩信钓台”,两侧亭柱有对联为:“清淮有幸,流传千古占鳌钩;岁月无情,消逝几多渔利客”。钓台临水的旁柱上对联是:“千秋共钓,怀瑾握瑜双国士;异代同逢,扶周兴汉两鱼杆”。韩信钓鱼台、姜太公钓鱼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个钓鱼台。

韩信钓台的对岸就是漂母岸,是漂母为人漂洗丝麻并施饭给韩信的地方。《史记》中记载:韩信在城下钓鱼,因家贫,常饿着肚子,漂母就连续数十天将自己带来的饭分给韩信吃,韩信十分感激,对漂母说:“将来一定报答您老人家。”谁知漂母十分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为公子你感到悲哀才这样做的,哪里希望你报答呢!”唐代诗人崔国辅来淮观赏古迹,曾留下《漂母岸》诗曰:“泗水入淮处,南边古岸存。昔时有漂母,于此饭王孙。”

漂母岸为一组依水而建的品字形的亭台式建筑,主亭与侧亭之间有曲折回廊相通,立柱上有对联:“爱心未料施豪杰,慈母何须赋姓名”,“漂也劳艰,饭饥只为悯王孙;贫而慷慨,母爱信能弥宇宙。”称颂了漂母慷慨施食的美德。原建筑计划没有这么大,设计专家通过考察,坚持将纪念亭台加大。设计专家的理念是,自古传颂中华民族古代有三位伟大的母亲,即孟母、漂母与岳母,人称“三母”,孟母三迁为了儿子学业有成;岳母刺字嘱告儿子精忠报国;而漂母施饭是将母爱授于一个无亲无故的受饿青年,而且还施恩不图报,不是更伟大吗!

从钓鱼台拾级而上的建筑是淮阴侯庙(韩侯祠),后门立柱对联云:“清淮水远,故城址渺,湖波风木若慨言桑海;漂母陵高,胯下桥低,爱恨情仇皆烘托英雄。”韩侯祠始建于汉惠帝四年,从此以后,文人墨客纷纷前来凭吊,留下许多优美的诗文词赋。北宋时的苏东坡非常崇拜韩信,将韩侯祠更名为淮阴侯庙,并亲题《淮阴侯庙记》,刻碑立于院内。

从后门进入韩信庙。有一种说法是有钱难买背后言,还有一种说法是走后门拜韩信办事快捷,俗语“走后门”即由此而来。来到庙内看到的是大将军登坛拜将时的座像,两侧上首为张良、刘邦、萧何;下首是灌婴、周勃、樊哙。这座殿叫“兵仙殿”,是淮阴侯庙的主体建筑。座像前抱柱匾上有对联云:“钓城下,钻胯下,百战终成一垓下;谈略高,论谋高,千秋不信几峰高。”“且看经传史载,神机无愧奉兵仙;休论韩是刘非,荣辱漫嗟随逝水。”大殿前左右各有一块石碑,东侧石碑为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手书《淮阴侯庙记》,碑文为行书体,10行,299字,一咏三叹,敬仰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西侧石碑为荀德麟先生所撰《重修淮阴侯庙记》碑,记述了淮阴侯庙的历史和乡贤潘业银投资重修淮阴侯庙的情况。庭院四周回廊内的墙壁上镶嵌着28块石刻,每一块石刻都是一个成语故事,连缀起来就是韩信不平凡的一生传记。

子东西长,南北短,是个扁形的院落,不同于一般庙宇规格,这是暗喻韩信功高受贬的困境。院心地面是中国象棋图形。传说韩信为象棋之祖,他被吕后以“谋反”罪囚于狱中,有个狱吏非常敬重他,请求授之兵法,韩信思之再三,才答应说:“三天后再说吧。”三天后,狱吏来到狱中,向韩信讨教兵法。韩信在地下画个大方框,中间画一界河,写上“楚河汉界”,分敌我双方各画了36个小方格,格中布着红、蓝共32个方小纸片,分别写着帅、士、象、车、马、炮等字。狱吏见了很吃惊说:“这是兵法吗?”韩信说:“你莫小看这72小方格,它可容纳千军万马,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用兵时只有通盘筹划、文武结合、配合有方,才能百战百胜。你精通此法后,可以无敌于天下。”狱吏听了双膝跪地拜韩信为师。韩信死后,狱吏为演练方便,他把方格画在纸上,并削木为子代替小纸片,由于棋子是木头做的,又用棋子布阵,如同打仗,却又不是实战,所以人们称之为“象棋”。

淮阴侯庙的正门门楣横书“淮阴侯庙”为谢冰岩先生手书,大门两侧对联是“仗剑辞淮市,桑梓留泓巨仁大义钦神鬼;登坛将汉兵,中原逐鹿伟略奇谋烁古今。”高度概括了韩信的仁义品德、奇谋异策和赫赫战功。大家看到淮阴侯庙,位于韩信湖南岸,背对湖水,背水列阵是兵家之忌,但这是韩信军事生涯的经典战例,寓意韩信用兵出神入化。而最后才见正门,也正是淮阴侯庙与其它庙宇的不同之处。

码头镇北1公里是著名的古寺惠济祠。惠济祠遗址地处码头镇二闸村,明清时期,因运河经过码头与淮河、黄河交汇,长期治水保证漕运,使这里地势如脊,三面环河,闸坝重重。惠济祠居于重岗之上,气势巍峨。惠济祠,又名天妃庙、铁鼓祠、奶奶庙。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明清时,黄河屡次夺淮,传言东岳大帝的女儿碧霞元君游历码头,降水怪、治水患,百姓造碧霞元君像供奉,船民为求平安敬香者云集。清乾隆十六年乾隆南巡,建行宫于祠左,因命重修惠济祠,仿内府坛院式,出府库白银三千万两修建,并立碑记事。供奉皇姑的庙为天妃庙,俗称奶奶庙,乾隆御碑现仍立在原址,碑型别致,雕刻精美。原后大殿供奉三皇五帝,再后的三清阁为崂山道士修建。惠济祠集佛教、道教、儒教等多种宗教流派于一体,因运河船只过闸的数量多、难度大、时间长,有时需要三天三夜才能过闸,所以惠济祠常年香客如云。

惠济祠东古淮水旁是汉赋大家枚乘、枚皋故里。千年古银杏和石刻是历史的见证。淮水清清,竹影摇曳,文思泉涌中喷发几多才情。

韩信故里景区东1公里是漂母墓。漂母墓是韩信率十万大军兜土筑成。漂母墓前立有两块石碑,上面刻有“漂母墓”三字,阴面碑文刻有“韩信少时家贫,漂母饭之。数年后,信受封楚王,不忘漂母之恩,赠千金以报,惜漂母已故,信哀之,传令部属取土圆坟,成土冢。”当时十数丈高,因漂母之恩重于泰山,故韩信称之为泰山,墓南为泰山湖。《水经注》载:“淮阴故城东有两冢,西者漂母冢也。”而在漂母墓之东(二河之东)还有韩母墓。司马迁来到此地,见到韩母墓,并在《史记》中有所记载:韩信出身卑微,然而,早在他还是一个贫贱无闻的游子时,其母死,就选择了一块开阔吉祥之地来安葬,墓地周围能安置1万户人家。韩信是希望自己将来有出息,同时以示自己的不凡和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后来韩信终于功成名就,说明韩信极有远见。

大家可能品尝过各种做法的羊肉,如北京涮羊肉、四川火锅羊肉等,可您曾品尝过码头汤羊肉吗?在码头古镇,流传着两句这样的俗语“吃肉少花钱,喝汤双倍钱”,“先上汤,后上菜,先动勺子后动筷”。

这里所说的汤指的就是码头的汤羊肉,汤羊肉是韩信门下高厨传下的绝活。码头的汤羊肉是经过特殊的烹调加工,装上碗,一半汤,一半肉,汤肉并美。汤,看上去稀,舀起来稠,喝进嘴粘,咽下肚滑,独具鲜、美、香、爽口味;肉,酥而不散,进嘴则骨离筋化,回味无穷。让人嗅之夺魂,食之酣畅,思之神往。如再佐以几杯美酒助兴,则会让你有一种飘然欲仙之感。汤羊肉毫无腥膻之味,为冬令食补之佳品,具有健胃强身之功。汤羊肉制作用料考究,烹调独特,其烹调技术程度看似与家常一般,当一般人如法炮制的时候,却总也出不了那种独特的味道,有一种不尽人意的感觉。

实用网站
宜兴大陶都
格鲁吉亚天鹅国际旅行社
云途旅行
探索南极旅游网
厦门国旅
布谷医生
问大夫
妙正云康
博禾医生
妙手医生
健康一线
有来医生
中公考研
手机号网
奇缘阁
名字网
动脉网
医联媒体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