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豫北名珠道口镇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9-5-20

豫北名珠道口镇

道口烧鸡

道口,素有“烧鸡之乡称号。”“义兴张”道口烧鸡,与金华火腿、北京烤鸭齐名,誉满中原,名扬海外,被誉为“天下第一鸡”。

道口烧鸡

名扬海内外的道口烧鸡,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年的历史。据<</span>滑县志>记载:“道口烧鸡始于清顺治十八年。在创制初期,由于工艺简单,一直没有形成特色。”乾隆五十二年,张炳接手烧鸡店铺,为拓展生意,扩大销售,着意进行技术改进,但是收效甚微。因生意清淡,张炳整日愁眉不展。一天他在街上散心,偶遇一位曾在清宫衘膳房做厨师的老友刘义。张炳即携刘义到店铺内置酒款待。闲谈中,刘义得知张炳的困境后很是同情,他念及故交情谊,决定将自己在御膳房做鸡的秘方传给张炳。他说:“只要做出上品烧鸡,何愁无有销路。送你十个字,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接着他又将八种佐料的名称及用法、用量详尽地告诉了张炳。张炳如获至宝,按照秘方如法烹制,做出的烧鸡果然独具风味。在后来的烹制实践中,他不断苦心钻研探索,特别是在造型方面,将白条鸡撑成两头皆尖的元宝形状,别致美观,寓意富贵吉祥。之后,张炳所做的烧鸡以其异香浓郁、色泽艳丽、造型别致而名声大振,生意日渐兴隆。张炳为报授技之恩,遂取“义友兴张”之意,将铺号定名为“义兴张”。之后,义兴张烧鸡的制作秘诀便在张府代代相传,既传家珍绝技,又传百年老汤。

据台湾1984年自立晚报载,乾隆黄帝南巡,途经道口,忽闻异香而神醒,问及左右,县令以烧鸡呈献,帝食后甚喜,赞曰:“色、型、味三绝,为天下佳馔。”

义兴张道口烧鸡不仅被打造成了一张城市名片,还丰厚了当地的风俗民俗文化。它不仅是亲朋好友间的馈赠佳品,其文化已融入到当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地民谣、谚语以及民间故事中,都有它的身影,民间祭火神活动供品中必有烧鸡。“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有鸡有鱼,方成宴席”、“走亲访友,有鸡礼重”,并取“大吉大利”之吉祥寓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膨化、油炸等不健康食品充满货架之时,义兴张道口烧鸡以土鸡为原料,纯手工制作的烧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道口金银器

道口金银器

道口的金银器加工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道口拥有金银器加工字号十多家。比较出名且具有一定规模的金银器加工商号有:水胡同张家的“丰宝楼张记”字号,上下口街卢家的“天盛魁”字号,一面街李家的“天德楼”字号等。没有招牌靠赶集赶会摆摊的经营商戶居多,达二十多家。

据丰宝楼第十代传承人张永平介绍:清初年间,其家第十世祖先张老先生从老家(牛屯镇后张)迁入道口,在道口水胡同定居下来,建立起金银器加工作坊,从此开始以金银器加工经营为生,随着加工规模的扩大,接着创立了道口第一家规模性金银器加工产业。时值清末民初,其祖父张玉衡主持家业,成为掌门人。在此期间,他以自有资本,建起了两进院落,临街楼五间两层,宏伟气派,楼房正中间镶有长四尺、宽二尺的“丰宝楼张记”楷体匾额。前院为作坊区,后院为居住杂设区,厅堂正中分别供奉着铸造业祖师太上老君的石雕宝象和火神祝融的木雕宝象。

金银器加工客户大多来自周边村庄以及往返于大运河的船上。比较畅销的金银器产品种类有:做嫁妆用的头饰、手饰(手镯、项链、发卡、发钻、耳环),馈送亲友的茶具、酒具以及其它生活用品,(如盆、碗、筷子、剔牙棒、顶针、等)。为祈求孩子能够建康成长,长命百岁,另有一些生日索、成长索、护身索、长命索。这些产品远销开封、焦作、鹤壁、卫辉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当时道口每天用金银材量达百两之多。真可谓:店内生意红火火,作坊炉内火红红。

金银器加工是一套复杂的工艺,它包括:化银(白干锅)——银锭模(银锭)——锻打镇(锻打成银棒或银片)——拔丝桩(通过拔丝板孔,拔成粗细不等的银丝)——剪段(根据不同饰物所需不同材状)——胶粘板(固定半成品银件,用小攒子攒出各种花纹)——银片(用各种模具做成脖索、银人、小狗、小印等)——焊接(将成型的银器用硼砂加银粉,涂在银器的接口处,加热焊接)——修整(焊好后,用剪刀或锉刀把毛边修整好)——清洗(将银器放在白矾水的砂锅内煮十分钟左右捞出,再放进有稀盐酸水的砂锅内,将银器表面的赃物清洗干净)——增亮(将银器放入有皂角水的盆子里,用铜毛刷刷洗后,增光发亮)——成品出售。

为求得生意兴隆,张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都要祭拜太上老君和火神爷。尤其是在大年三十上午,张家都要在店铺大门挂上用红纱布做成的六角木制合页灯笼,上写“丰宝楼张记”。然后,在供奉的太上老君和火神爷灵位前,摆上银制香炉,香炉两边燃上四角玻璃罩灯,桌上供满丰盛菜肴(八荤八素),银制酒具都斟满了酒,掌门人净手后开始焚香磕头,燃鞭放炮。接着,家人、雇员、学徒依次磕头祭拜,祈求来年平安发财。

道口金银器加工业在上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期,十余家老字号和二十多家小作坊每天可喜的交易量,伴随着道口“日进斗金”的势头,成为道口繁荣兴盛的真实写照。

随着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素有“小天津”美称的道口,更难于幸免。在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的恶劣环境下,除了几家大的商户勉强维持金银器加工外,其余纷纷倒闭关门。

改革开放后,天盛奎第四代传人卢寿鹏和天德楼第四代传人李建国重操旧业,进行简单的金银器加工业务,勉强延续着这一古老传统技艺。

首页上一页23下一页尾页
实用网站
芒果文学
坛遥网
书画家百科
古茶居
四川青年旅行社
昆明网
安徽省杂技团
苏南旅游网
神州汽车露营
好乡居
井冈山旅游网
深圳康辉旅行社
哈仙岛旅游网
中国国旅西藏旅行社
广东中旅(深圳)旅行社
甘肃漫步国际旅行社
西藏青年国际旅行社
拉萨青年旅行社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