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大凡村槐荫寺的来历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5-1-4

《武陟县志》在清代明确记载:“城西二十里处有大槐荫,相传为汉孝子董永和七仙女相会成亲处。”大槐荫现在武陟县三阳乡大凡村。

大凡村村西南角,沁河堤北200多米处,就是县志上所说的大槐荫遗址。西汉后期,大凡村为交通要道。洛阳至山阳城、怀县城至野王城的两条官道在此交汇。十字路口逐渐增添了许多店铺,人口越聚越多,村庄也越来越繁荣,三教九流齐至,五行百业俱全,俨然一个小小的世界,成为繁华人间的缩景,村庄因此自然而然得名“大凡村”。大凡村人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细胞格外活跃,最先将七鲜女神化为七仙女,最先把董永和张七鲜的爱情经历演绎成董永和七仙女在本村大槐荫下相会成亲的神话故事。利用本村的交通要道、人口流动量大的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向四外广为传播。此举果然大大提高了大凡村的知名度,带来了村人意想不到的骤然繁华,由一个不起眼的村庄突然变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繁华乡镇,村名因此改名为繁华镇,在唐代就已经非常出名。

时间到了元朝末年,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领兵和元军帖木儿(铁木耳)部在这一带打起了拉锯战,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几天就轮一遍。繁华镇上的人们认为双方轮换来得太勤了,都会杀人,谁也不敢得罪,于是谁来就说拥护谁,生怕被杀,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一个木牌子,一面上写“拥护大元”,另一面上写“欢迎大明”,谁的兵来就翻挂谁的一面,一直安然无事。就在繁华镇人们暗自得意自己手腕高明的时候,大祸从天而降。一天上午,繁华镇人们一见明军赶跑了元军,就都又翻挂上了“欢迎大明”的木牌。就在常遇春骑着高头大马,领兵在镇里大街上通过的时候,不料一阵狂风袭来,飞沙走石,刮得行人都睁不开眼。狂风过后,镇的西南角人家的木牌没被刮动,上面的字仍是“欢迎大明”,于是常遇春说其“不反”,免杀,就留下了后来的“不反村”(即今天的“北凡村”)。常遇春看到镇西北角人家的木牌被风刮得滴溜溜地乱转,“元”、“明”两字反复出现,认为这里的人反复无常,就说其“反”,留下了老弱妇孺,杀了其全部丁壮,留下了后来的“反庄”(即今天的樊庄)。常遇春看到镇东部人家的木牌全被刮得翻了过来,上面公然写着“拥护大元”的字样,不由勃然大怒,骂其“大反”,不分男女老幼,一个不留,全部杀得干干净净。

天不绝人,其中一户人家有个男人名叫岳百利,据说祖籍汤阴,是宋代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之后,这几日正好到山西平阳府贩布,不在家中,侥幸躲过了此大难。当他回到家中后,镇的东部被大火烧得断壁残垣,没一间可居之屋,街上尸首遍地,没一个生存之人,只留下了血惨惨的太阳当空酷照。为了防备明军追查,岳百利跪地祭拜,以“照”为姓,记下了这笔血海深仇,又赶忙逃到了山西。等到山西洪洞县向武陟大批移民的时候,“照”百利难舍故土,于是就仗着自己也会说山西话,冒充了洪洞移民,随着移民郭、云、魏、鹿等姓人家又返回到了自己故里定居。人口渐多,成为村庄后,被大明朝的武陟知县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下过的定语命名为“大反村”,以震慑不听话的百姓。直到大清朝建立后,大明皇帝朱元璋下过的定语才算失去了作用,村子又被改写为大凡村,一直称呼到今天。

“照”百利被当时官府的户口册上写作为赵百利,成了村中赵姓的始祖,赵姓在村中人丁兴旺,现有1600多人,占村中人口73%,其他的郭、云、魏、鹿等姓,人口都是一、二百人,都加起来也不过才占村中人口的27%,大凡村现在共有人口2200多人。

12
实用网站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乳业头条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海棠文学网
书本网
在线阅读网
飞鹿女生网
有毒小说网
爽文小说网
高校动漫网
漫像天下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盒马
陌陌
超级简历
历史故事网
教育宝
Mc喊麦网
相关内容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玉皇大帝是谁封的
天女散花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