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河北成安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9-9-20

成安县非遗项目包括国家级1项,省级7项,市级15项。

国家级1项:冀南皮影戏

皮影戏是成安非遗的代表性项目,它是中国影响深远又别具一格的戏曲形式,利用影人的灯光成像,配上艺人们高超的音乐和演唱技艺,形成了内容包罗万象的戏剧体系。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既有的审美方式。

皮影戏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时就有相关传说。据说武帝在他的宠妃李夫人去世后,日夜思念。有个叫少翁的人自荐能召唤李夫人的魂魄,他在武帝座前置白色屏风,自己在幕后用灯光照射制作的人偶,人偶的影子投射到屏风上,与李夫人十分相似。武帝见状惊起,趋步上前。可见皮影的不凡魅力。

据专家考证,成安皮影戏自宋代传入,历史悠久。成安皮影戏用牛皮制作影人,影人造型生动,行当齐全。成安皮影戏通常配乐演出,配乐所用曲调为“四股弦”“淮调”(淮调为河南周口淮宁县的稀有剧种,属梆子腔)等,分为慢板、流水板、二板、三板、滚白、金钩挂等。所演剧目以《西游记》、《封神榜》为主,也演《劈山救母》、《铡美案》、《杨家将》、《闫英买母》等单回戏以及《司马义盗墓》之类折子戏,还演出过《红嫂》等现代戏。我国皮影戏分布广泛,遍及大江南北。以成安皮影戏为代表的冀南皮影就是河北皮影的两大流派之一。曾几何时,婚丧嫁娶之日,夜黑晚饭之后,锣鼓喧天、荧幕辉煌的皮影戏,成为了人们闲暇时光获取精神营养、消遣娱乐的重要途经。

建国后到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初,是成安皮影的最盛时期。过去成安有西姚堡、丁庄、北漳等多地的几十个皮影戏班。现在丁庄留有清末民初时的皮影,北漳则是建国前后的皮影,安重村既有传统皮影又有新刻制的皮影。虽然有好几个皮影戏班一直能组班演出,但由于种种原因,成安皮影之后几十年来总体是每况愈下。

2006年,成安皮影戏与肥乡、磁县、魏县、馆陶等县皮影一起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冀南皮影”,并申报成功两个国家级传承人——傅希贤(成安北漳班成员)和申国瑞(成安西姚堡班成员)。2008年成安皮影西姚堡剧团受邀,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秦皇岛进行的迎奥运文艺汇演,演出了二十多天,受到广泛欢迎。根据国家文化和教育部门“非遗进校园”的要求,皮影戏传承人到学生的身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上级领导赞扬。为了使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很好地传承,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抢救性工作,采录老艺人的口述,整理了十多部皮影剧本,保存下来。

省级项目7项

1、长洪拳

成安县处冀南平原,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古老的漳河滋润着广阔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两岸一代代勤劳的人们,武术文化浓郁。

长洪拳是当地流行的一项非常独特的传统武术项目,它的具体起源已无法考查,据说始祖二郎神曾是此拳创始者,并将此拳相传,但此拳并非二郎拳,却有与二郎拳相似之处。清朝年间,由一位高人传于吴家疃侯老明,而后侯老明将长洪拳武学传于漳河店王氏家庭的直亲王老会(称二先生),流传王氏家庭至今约180年,传世七代贡奉敬养二郎神为祖,它的第六代传人王绍廷将长洪拳完整无损的保留了下来。

长洪拳以拳术为主,是中国拳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区别于洪拳,但又具备洪拳的某些特点,共分24式,除徒手拳外它还使用一些武器如单刀、双刀、单鞭、双鞭、九节鞭、双拐、双钩、绳镖等。长洪拳吸收其它兄弟拳术的某些特征又独具自己的基本特色,它有长拳的大方流畅,却与洪拳相反。洪拳讲究舍身不舍步,而长洪拳讲究舍步不舍身,有着内家拳的修气养之功,也有着外家拳的钢强快猛之长,即“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主张“内外兼修”,内界人也曾说长洪拳是太极拳的前身,但考证不足,未有取论。

长洪拳在民间武术这一领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提倡强身壮体,防卫护生,也将古老的传统文化及美好的思想品德流传于人,但这一优秀遗产在全国已非常少见,处于严重濒危状态。目前,成安县建立了精英武术学校,把漳河店建成长洪拳发展基地。

2、坠子戏

成安县姜营村位于成安县城东南方向,属漳河店镇所辖。该村“邯郸青年坠子剧团”是一个很有影响,曲艺团体。该团最早奠基艺人为田文青(艺名田园周)。15岁时在魏县马村跟一个叫“老有的”艺人学艺,后来,自己组班在成安、魏县、大名、肥乡、临漳等地演出。

成安坠子剧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艺术特点和清晰的传承关系,是成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坠子剧主要由演员、乐队、舞台组成。主要演出剧种为河南坠子和洛阳曲子,说唱兼有。行当也分生、旦、净、末、丑。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大破孟州》、《金球记》、《包公案》、《刘公案》等。

成安坠子剧是传承方式主要为家传,但不是单纯的“家庭式”组合,演员除家庭成员外,还外聘了家庭外有成就的演员,充实了演出团体的力量。因此也发展这个濒危的传统曲艺形式。

成安坠子剧演出曲调高亢、粗犷、质朴、健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征。演出唱词、对白既保持了传统语言的精华又吸收了民间的口语,具有造型艺术和说唱艺术于一体的特征。

由于经济利益和其它的原因,这一优秀艺术形式后继乏人,使许多技艺相继失传,一些老艺人渐渐去世,使这一项目愈加式微,亟需抢救和保护。

3、落子

成安县地处河北省南部,临近鲁、豫、晋三省。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成安戏剧事业迅速发展,极早走向繁荣。县内流行剧种颇多,有豫剧、曲剧、平调、怀调、京剧、四股弦等十余种,而在群众中最有影响的当数本地落子腔。这是流行在成安,并广泛传播于临漳、魏县、广平、肥乡、邯郸一带的地方戏剧种类。成安落子曲调比较简单,易唱易学,很为农民群众喜爱。

成安落子也叫成安乐子,属沙东落子体系,与武安落子是一脉相承的。据史料记载:流行于冀南的落子红,有两大流派,以邯郸为中心,古漳河以西的称武安落子,也叫沙西落子,古漳河以东的称沙东落子。成安落子以豫北梆子腔为基础,又取平调、怀调优秀唱腔为基本韵律,吸取河北梆子打击乐高亢嘹亮的特点,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剧种。

成安落子于清同治年间初步形成,成安民间艺人融入成安方言口语,唱词在冀南民歌的基础上,增加了故事情节,吸取豫东调豪放、健快特点,并移植了外地剧种表演形式。其唱腔优美,长于叙事、抒情,板式有10余个,曲牌有20余套。表演具有载歌载舞、轻松活泼、矫健明快的风格;唱词朴实、通俗,地方气息浓厚。传统剧目有《端花》、《卖宝童》等,深受地方群众欢迎。

成安落子在成安有着繁荣的过去。秦家营、北渚、漳河店、北漳、洛疃、徐村、闫村、大姚堡等村都曾有完整落子剧团。各个剧团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演唱技艺,演出红红火火。现在,成安落子虽已失去过去的繁华,但现存的落子剧团和老一代民间艺人仍在演出和传授技艺。落子艺人们满怀信心地盼望她的复兴,到了我们真正保护这项优秀文化遗产的时候了。

实用网站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乳业头条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海棠文学网
书本网
在线阅读网
飞鹿女生网
有毒小说网
爽文小说网
高校动漫网
漫像天下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盒马
陌陌
超级简历
历史故事网
教育宝
Mc喊麦网
相关内容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黄鹤搂的传说
龟蛇二山的传说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巫山神女
妈祖的传说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