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俗节日

陕西七夕节习俗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2014-10-16

陕西七夕节习俗

比巧芽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天贶就是天赐的意思。这天,有晒棉衣、晒书籍、晒毛料等风俗。有心的姑娘在这天晒上一碗豌豆,然后用井水泡上。放在既通风又不让太阳直射的地方。到了晚上,月上柳梢头的时候,把豌豆苗拿出来照一照。这样生出来的芽苗,既壮实又肥嫩,高达1~2尺,名为“巧芽”。

七夕,当天下午,姑娘们把自己精心炮制的“巧芽”,拿出示众。并在巧芽周围缠几道红丝线(或用红纸条)端端的置放在织女像的前边,作为节日珍贵的献礼。

最后,众姑娘围坐在织女像前,焚香,跪拜,行大礼。然后各人把自己的“巧芽”,挑出几根来,用花剪剪成一寸长的短节,投放在清水盆里,视巧芽所呈现的形状卜人的巧拙。若像一苗针、一条线、一朵花,就认为那位姑娘心灵手巧;若像一根椽、一条檩,就认为那位姑娘手笨、愚蠢。

接牛女泪、穿七孔针

“接牛女泪”的风俗始于唐代,以后各个朝代都继承,且多有人仿效而行之。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夜,姑姑、媳妇将采来的七色鲜花,散放在水盆里。对空焚香祷拜。同时,将七色鲜花水盆放在庭院、天井或屋顶上,承接夜间露水洗头发,可以使头发乌黑而有光泽。

“穿七孔针”的风俗兴于唐代,至今陕西广大农村,仍有流传。七孔针形如篾子,有七孔(或二孔、三孔……不等),专为“乞巧”之用。现时七孔针失传了,多以绣花针代之。“乞巧节”一群姑娘坐在“乞巧棚”内,手执绣花针和彩色丝线,当场比赛绘绣本领。看谁的手儿巧、穿针快。谁家的绣花技术就是好。

看蜘蛛网·瓜田听诉

“看蜘蛛网”的风俗活动,起源于唐代。宋、明、清以至建国后,在陕西的农村中,仍可看到有这样的活动。是在“七夕”,捉一只蜘蛛放在小盒内。翌晨,观看其结网情形,以卜巧运。有的人家把蜘蛛放在葡萄架上或瓜果上,视其结网情况,予卜巧运。

“瓜田听诉”的风俗,始于唐代,在陕西的广大农村中仍在流传着。农历七月初七日的晚上,一群姑娘跑到村边的瓜田地里或葡萄树下。这时,夜阑人静,万籁无声。痴心的姑娘倾听着织女与牛郎的窃窃私语。

磨碗乞巧

流行于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在乞巧节时,人们用蒜辫编成一个仙女,脸部贴上纸,画出眉眼,让她坐在凳子上,脚下放鼓一面。当人用绳子牵动仙女双脚时,鼓就响了起来。与此同时,乞巧的姑娘、媳妇们每人手握两个小瓷碗不断地磨擦碗边。时间长了,看谁在磨碗的进行中打瞌睡,就被讥笑为笨人;看谁磨碗到最后,一直精神抖擞不打瞌睡,就被人们誉为“巧女”或“巧妇”。

灞桥赛巧会

赛巧会的风俗流传很久,但西安市灞桥区的赛巧会,做到了“推陈出新”,使节日风俗增添了时代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改革迅速发展,妇女们的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她们认识到“巧”是由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并非乞巧所赐。因此从1986年农历七月初七日起,将“乞巧节”改为“赛巧会”。会上展出了姑娘、媳妇们的针织、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书画作品、科技成果等。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成果展览和比赛活动,通过评比,表彰奖励了一批巧姑娘和巧媳妇。

乞巧歌

七月七,乞巧节,梧桐开花香四野。

花儿开,树儿摆,快把七姐接下来。

七姐姐,下凡来,尺子剪刀都拿来。

尺子量,剪刀响,精心裁剪新式样。

我给七姐献蜜桃,七姐教我缝旗袍。

你给七姐献李子,七姐教你纳底子。

她给七姐献南瓜,七姐教她学绣花。

瓜桃梨儿枣,年年来乞巧;

谁个手艺高?明年七夕瞧!

12
实用网站
井冈山兰德文旅
快递窝
含山网
高密信息港
阳新新阳网
青岛西海岸信息港
即墨信息港
公务员考试信息网
明治历史网
祝福语大全
塔罗记
我要旅游网
超赞地名网
历史人物网
司马青衫
奇趣网
台词课
壁纸高清
相关内容
民俗节日2013-01-21
民俗节日2010-04-19
民俗节日2013-03-17
中元节
女生节
粽子的由来
七夕乞巧节的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
正月初五祭财神
“小年”扫尘习俗
为什么正月初二回娘家

© 2010-2030 m.fengsuwang.com

QQ:3815864 web@fengsuwang.com